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余东梅

【机构】 (广西容县杨村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锤炼学生优良的道德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笔者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探讨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面素质,培育“四有”新人。
  关键词:利用;插图;爱国主义;教育
  一、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和插图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通用小学语文课本编排了一定比例的爱国主义的教材,分散在各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祖国的伟大、可爱。
  例如,我们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教师要通过现代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又如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时,教师从历史的角度讲,使学生了解到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感知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小学语文的很多课文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不可侮,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气节,向我们呈现出无数出色的中华儿女,如《黄继光》《视死如归》《“你们想错了”》《革命烈士诗》和《草地夜行》等等。语文课文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他们的爱国精神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激励青少年学生不断努力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语文课文,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年代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年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通过这种直观感知和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更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以引起他们的共鸣。《狼牙山五壮士》课文配有五壮士跳崖时的插图,在学习过程中,插图能够更直观、真切地再现当时的战争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战士们的一腔热血和激情。最后展示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在课余时间去了解更多红色事迹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仅仅靠教师讲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运用多种灵活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收效甚微,就更不要说接受深层次的情感教育了。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语文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年龄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1.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接受爱国教育。如我在教学《赵州桥》这课时,就让学生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句话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都能认识祖国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灿烂,在无形中就会产生对祖国的热爱,达到了教育效果。
  2.多媒体展示法、播放语文影片法让学生更直接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讲《长征》这一课时,我通过制作课件播放: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卢淀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通过画面的演示再现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敢于牺牲,前赴后继的悲壮史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革命历程的艰险,产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情。
  3.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代表性地引用名人名言,树立学生的爱国之心。提高语文课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和周密的课堂设计。千古传诵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名人名言的运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之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心”等,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就能燃烧起学生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的联想,用深厚的文学积淀,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开放的思想意识,在课堂上引起师生共鸣,产生情感交融,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文图片和相关语文资料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将《王二小》一课的插图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对小英雄王二小产生由衷的崇敬,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了。
  当然在教学中不仅仅只有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交叉教学方法,只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培养爱国情感,都可以大胆地去使用。
  三、在想象中观察插图,渗透德育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想象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还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叶欣护士长因不知疲惫抢救患者而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躺在病床上的情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已被叶欣护士长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人物的表情神志,展开想象;此时,叶欣内心会想些什么?她还有什么牵挂呢?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叶欣说些什么?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想象,让学生和文章主人翁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从小心中有他人,乐于奉献,长大以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四、以课外阅读能力为动力,日常生活为内容,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更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春游,热爱家乡活动,各种节日活动和演讲。并把活动后的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有为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使人求真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能力。
  五、结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课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爱国主义与小学课程融合的直接表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坚持从娃娃抓起,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在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是每位教师的职责与义务。
  参考文献:
  [1]韩伟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J].辽宁教育,2019(19).
  [2]张金淑.在语文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江西教育,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