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把“想得到的美丽变成走得到的景点”

【作者】 黄 琴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

——2022版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8月30日我有幸聆听了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的王用华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王老师有3个很形象的比喻“教育目标——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看得见的风景;课堂教学——走得到的景点。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怎样才能把“想得到的美丽变成走得到的景点”呢?
  一、加强学习,理解课标
  通过学习理解文本背后的学科思想,理解本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独特的育人价值,了解2022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01年版到2011年版,再到今年的2022年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11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
  三、树立新的课程观,用活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五、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们应该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六、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一-个长16米、宽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这是在讲-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学会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七、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领悟能力。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去解决问题。
  新课程更关注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知识的综合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学习”这个词的本义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老师不再是知识得权威,我们必须放下“架子”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得教学氛围;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落实“四基”,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评价措施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能学有所获。 
  本次课标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就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它贯穿所有学科课标文本,隐含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中,体现在课程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中。例如数学学科提出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就需要有课程目标的总体计划,内容的选择、组织,还需要在各部分内容的“学业要求”及最终的“学业评价”中,做具体的描述,使核心素养,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外显为学生真实的能力、品格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