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丁水洪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关寨镇荒坝小学)


【正文】摘 要: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有: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2.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3.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4.强化多方法解题,使学生活学;5.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关键词:愿学;乐学;会学;活学;善学
  2011新修订《数学课程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為宗旨,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获得、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面对新课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只有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就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浅显体会:
  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拓展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直观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愿学。
  二、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新课标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学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能利用教学本身的规律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为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机公式的。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该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能由学会转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3+3+3+3+2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3×4+2;(2)3×5-1。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个同学写成了7×2。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们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地展开了辩论。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
  四、强化多方法解题,使学生活学
  数学最终答案大多数是唯一的,但数学的解题方法有多种,作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最佳一种或两种方法去解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方法:1.先求两辆汽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两辆汽车行驶路程的和,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地的距离除以相遇时间,就等于两车的速度和,由此可列出方程,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对于应用题教学,我经常引导学生提问:“聪明的同学,还有另外的解题方法吗?”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现活学。
  五、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我采用分层教学法,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四、五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例如,在教“带余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筐里有50橘子,1.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几个,还多几个?2.最少加上几个才可以平均分给9个同学?3.拿走几个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同学?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下层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上等生做第3个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与评价,使每个学生善于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真正把学生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