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田 鑫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江湾扬州希望小学)
【正文】摘 要:体育锻炼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学目标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培养小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与其他学科一样,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以下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小学未能科学看待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欠缺,比如:场地不足、器材不完善,部分器材老化,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经常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体育课时不足,或者被其他学科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小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致使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偏低。
1.2落后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部分体育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枯燥的训练方式教授给学生体育动作要领,未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还有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不重视,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合理,导致学生在乏味的学习中失去了体育学习兴趣。由此可知,要想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模式。
1.3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
如果体育教师比较严厉,或者与小学生沟通较少,就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加之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有的害羞胆小,会慢慢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对上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由此降低了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习兴趣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2.1学习兴趣有助于小学体育教学顺利进行
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生具有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可以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令小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并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2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小学生体育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性格,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勇于拼搏的精神,这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
3.1改善体育设施,激发学习兴趣
建设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学校应建设完善的体育场地,保证体育器材的完备,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硬件条件。例如,在教学“小足球:脚内侧踢球”一课时,学校应准备足够的足球,保证每位小学生都有一个足球,以促进教学的顺利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带领小学生进行热身跑步运动,然后向小学生普及脚内侧踢球分为脚内侧踢地滚球和脚内侧传球两种,并给小学生做示范动作。以脚内侧传球为例,教师要对脚内侧传球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即左脚支撑在球的侧方距离15cm左右,脚尖指向球的方向,膝关节微曲;同时右脚顺势以髋关节为轴从后向前摆,屈膝外展,脚内侧正对出球方向,小腿急带前摆,脚尖翘起,用脚内侧部位击球的中后部。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教师将足球分发给小学生,保证一人一球,两人一组进行传球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促使小学生在实践中尽快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由以上教学中可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若体育器材不够,小学生很可能只能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不能进行实操训练。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足球课上无法触碰足球,会令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保证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完善,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2创新教学设计,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探险”、“冒险”,教师应充分引导,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篮球课上,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教师告诉学生篮球的基本规则,本节课要举办投篮比赛,获胜方可以奖励一面小红旗。然后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每队纵向排列且人手一球,依次进行投篮运动,最后对比投篮总分,分数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一面小红旗。上述过程中,教师指导并纠正小学生的投篮动作,让学生掌握投篮的技术要领,即:持球时大拇指与食指间隔相当于食指和中指间隔的2倍大小,此时学生用手指控球,保证掌心不与球接触。此外,还要分清投篮手与辅助手之间的关系,两只手如何默契配合。这类教学方式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积极投身到训练和比赛之中。
3.3开展趣味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沟通,增加趣味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仍以篮球课为例:在讲解“行进间运球”时,需要从原地运球开始,结合高运球和低运球,提升学生的球感。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然后以接力赛的形式完成行进间运球。学生要掌握以下内容:两脚前后自然开立,双膝微屈150度以内并放松,上体稍前倾,头抬起,眼睛平视;手臂动作要五指张开,掌心不碰球。结合高运球讲解身体需要前倾,头抬头看向前方,以肘关节为轴,用手拍按球的后上方,把球的落点控制在身体侧前方,手脚协调配合,使球有节奏地向前运行。通过慢慢训练,小学生就能慢慢控制好球的落点。
总结
总之,小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需要增加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提供硬件上的必要支持。教师要勇于进行教学创新,增加师生互动频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开展体育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小学未能科学看待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欠缺,比如:场地不足、器材不完善,部分器材老化,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经常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体育课时不足,或者被其他学科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小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致使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偏低。
1.2落后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部分体育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枯燥的训练方式教授给学生体育动作要领,未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还有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不重视,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合理,导致学生在乏味的学习中失去了体育学习兴趣。由此可知,要想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模式。
1.3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
如果体育教师比较严厉,或者与小学生沟通较少,就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加之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有的害羞胆小,会慢慢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对上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由此降低了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习兴趣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2.1学习兴趣有助于小学体育教学顺利进行
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生具有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可以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令小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并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2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小学生体育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性格,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勇于拼搏的精神,这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
3.1改善体育设施,激发学习兴趣
建设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学校应建设完善的体育场地,保证体育器材的完备,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硬件条件。例如,在教学“小足球:脚内侧踢球”一课时,学校应准备足够的足球,保证每位小学生都有一个足球,以促进教学的顺利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带领小学生进行热身跑步运动,然后向小学生普及脚内侧踢球分为脚内侧踢地滚球和脚内侧传球两种,并给小学生做示范动作。以脚内侧传球为例,教师要对脚内侧传球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即左脚支撑在球的侧方距离15cm左右,脚尖指向球的方向,膝关节微曲;同时右脚顺势以髋关节为轴从后向前摆,屈膝外展,脚内侧正对出球方向,小腿急带前摆,脚尖翘起,用脚内侧部位击球的中后部。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教师将足球分发给小学生,保证一人一球,两人一组进行传球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促使小学生在实践中尽快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由以上教学中可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若体育器材不够,小学生很可能只能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不能进行实操训练。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足球课上无法触碰足球,会令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保证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完善,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2创新教学设计,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探险”、“冒险”,教师应充分引导,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篮球课上,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教师告诉学生篮球的基本规则,本节课要举办投篮比赛,获胜方可以奖励一面小红旗。然后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每队纵向排列且人手一球,依次进行投篮运动,最后对比投篮总分,分数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一面小红旗。上述过程中,教师指导并纠正小学生的投篮动作,让学生掌握投篮的技术要领,即:持球时大拇指与食指间隔相当于食指和中指间隔的2倍大小,此时学生用手指控球,保证掌心不与球接触。此外,还要分清投篮手与辅助手之间的关系,两只手如何默契配合。这类教学方式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积极投身到训练和比赛之中。
3.3开展趣味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沟通,增加趣味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仍以篮球课为例:在讲解“行进间运球”时,需要从原地运球开始,结合高运球和低运球,提升学生的球感。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然后以接力赛的形式完成行进间运球。学生要掌握以下内容:两脚前后自然开立,双膝微屈150度以内并放松,上体稍前倾,头抬起,眼睛平视;手臂动作要五指张开,掌心不碰球。结合高运球讲解身体需要前倾,头抬头看向前方,以肘关节为轴,用手拍按球的后上方,把球的落点控制在身体侧前方,手脚协调配合,使球有节奏地向前运行。通过慢慢训练,小学生就能慢慢控制好球的落点。
总结
总之,小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需要增加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提供硬件上的必要支持。教师要勇于进行教学创新,增加师生互动频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开展体育教学做好铺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