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生音乐合唱教学实践分析

【作者】 胡棂艳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双塘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音乐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学中增加合唱教学内容,能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特有的魅力,能够积累合作表演经验,提升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就小学生音乐合唱教学的方法进行简单分析,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相关技能。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合唱教学;教学方法
  合唱教学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声部相关知识和演唱技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演唱技巧,还能获得丰富的合唱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尽量体现合唱教学的价值,逐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增加趣味教学,培养合唱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课程,在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备受关注,成为完善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阵地。合唱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还包含着音乐的艺术性、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浓厚的兴趣是合唱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一直沿袭固定教学模式,合唱过程中反复练习某个作品,学生们就会产生疲惫感,最终失去演唱兴趣。为了调整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还需要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演唱《小蜜蜂》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小蜜蜂的图片、视频,让大家对这种小动物有初步了解。慢慢模仿小蜜蜂的动作,营造出直观的教学情境。演唱时要与音乐节奏合拍,结合动作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合唱技巧,提升合唱能力
  音乐包括众多演唱和表演技巧,教师需要做好指导工作。个别教师认为“以练代学”就能达到培训效果,事实上这种方法不可取,容易造成认知错误,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只需要一字一句地模仿就能达到学习效果,忽视了技巧的重要性,最终合唱效果无法保障。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值日表”,分别填写合唱技巧内容,在固定时间练习不同的演唱技巧。
  第一,指导呼吸方法。演唱与合唱都需要好的呼吸方法,教师指导应该从呼吸节奏开始,通过合理控制慢慢掌握三腔共鸣的方法。第二,指导学生控制气息。学习合唱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们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借助各种纠错,增加气息控制,就能逐渐提升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第三,练习音准和节奏。借助音节练习可以提升学生音准控制能力,并慢慢接触和理解节奏问题。第四,声部技巧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声部转换和连接等相关技巧,逐步提升学生的配合与掌控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借助乐器,提升演唱质量
  合唱练习和演唱离不开乐器的配合,合唱教学中引入乐器也能产生好教学效果。音乐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合唱歌曲选择恰当的乐器(或配乐),从而更好地展现出音高和音准。乐器还能对音准较差的学生起到辅助作用,让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音高和音准等相关知识。在合唱教学中,教学难点部分更是离不开乐器的辅助作用。合唱队的学生多才多艺,学习的乐器也多种多样,根据合唱内容邀请学生进行伴奏,能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学生们在聆听与合作中能够感受二声部的合奏之美。通过运用音准和音高等相关知识,能确逐步提升合唱质量。通常,教师要善于使用钢琴进行伴奏。在实践当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互动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把控歌曲难度,优化合唱教学
  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可知,教学音乐曲目的难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遇到难度较大的曲目,学生们较难掌握,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根据这一规律,教师需要选择难易适中的曲目,并且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逐渐增加曲目的难度。教学之初,可以选择教材上难度较小的曲目,让学生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结合曲目难易分类,选择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曲目,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简单歌曲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为后面的“拔高”做准备,比如,《欢乐颂》等曲目,难度较小,节奏欢快,容易被学生掌握。学习《鸟儿多美丽》这类曲目时,难度相对较大,应该放到后期来学习。通过先易后难的顺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还能准确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特点。
  五、提升教师素养,保障合唱效果
  合唱教学涉及很多学生,以及多个声部之间的相互配合。演唱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演唱技巧,这就对学生提出很高的音乐素养要求。因此,合唱教学远比普通音乐课难度更大,并且对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合唱教学的指导者,不仅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还要负责学生的启发与协调工作。如果教师本身的音乐素质不高,就无法肩负合唱团的教学重任,整个合唱团的训练演出也会杂乱无章。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掌握合唱相关理论知识与合唱技巧,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日常训练当中,要适当展示自己的歌喉,成为学生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教师为了能够轻松驾驭合唱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教学技巧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比较流行的歌曲。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将这类曲目用于合唱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将《孤勇者》稍作调整,以合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结
  综上所述,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借助合唱教学,能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小学生累积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实践经验,能让小学生深切地享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当然,如何提高合唱教学质量需要音乐教师认真思考。为了突破这一难题,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合唱学习的兴趣,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们提供适宜的合唱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