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

【作者】 鲍水仙

【机构】 (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


【正文】摘 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的检测,因此有必要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中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与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提高试卷的质量。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初中学业考试的命题现状,提出了考试命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和对应的优化策略,希望以此来提高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学业水平;命题研究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过程中所需学习内容的检测和评价,具有较高价值,意义重大,其命题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们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学生、家长以及教师明确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因此在设计中考试卷时应该注意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确保学科考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同时也要明确考试命题的育人价值。
  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现状
  首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该充分显示出育人价值,引导学生们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但是现阶段很多试题背后的育人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以地理试卷为例,很多试题只是单纯追求热点,并没有进行深度的内容思考,所韵含的价值观挖掘并不到位,这种试题命题方式并没有体现出与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学生们也只是机械的对知识理论进行学习,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其次,虽然试卷中会体现一定的灵活性,但是目前我国中考试卷仍然以题型设置为主,对学生的综合素养重视程度较低。近年来,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中考模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国家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指标为核心,将核心素养的内容融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并且将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要求细化为五个方面:一是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二是对于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水平;三是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四是具有一定思维质量和创新精神;五是具有良好阅读、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方式。但从目前我国考试试卷在设计时仍缺乏科学高效、完整规范且具有操作性、可操作水平高且科学规范、可供分析使用和实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质量。
  二、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方向
  (一)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手段”,强调了课程的育人功能。但实践中,我国不少学校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过多、过深,没有真正实现“全人教育”或者说“全员教育”,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不少学校把教学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年级和班级,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学校为了实现自己“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科素养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忽视了教育内容体系对学生成长价值观念、人文精神、道德情操的影响和塑造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效果不佳。初中教学要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和规律来决定课程要求及课程目标的实现方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达到以上目标,考试命题也要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地理学科为例,考试命题时要关注世界热点事件、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成就、生态环境建设、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乡独特地理环境等方面内容,彰显地理学科在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家国情怀、国际理解等方面育人价值。
  (二)引导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变革是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测试题三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学内容简单罗列的方式,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提供充足的自学时间和方式,让学生真正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形成自学与主动探究思维方式,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解决问题技能及方法。课后作业应当是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有效的、持续深入训练学生学习品质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作业都是机械地抄写老师上课讲义、考卷材料或作业等资料,学生有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紧张备考状态并且不利于后期复习巩固提升学习成绩。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应该注重引导教学方式改革,注重引导教师以真实情境为核心素养教学的载体,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各项能力的提高。考试的命题情景应该从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两个方面入手,以地理学科为例,考试的命题应该考察学生们能否以地理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问题,通过情境的转化,提高学生们活学活用的能力。所以在命题过程中要积极的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不能一味的按照套路答题,鼓励学生们用开放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三)体现命题内容科学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创设情境,综合地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发展,这也是命题者要注意的。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命题才能有效的提高命题的科学性,进而符合教学过程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规律。此外,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设计考题,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学科特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体现学科素养立意与学科课程内容之间是一种双向关系——相互促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是学科素养研究和教学过程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考试以学科素养研究和教学过程研究为重点的学科素养研究与实践作用,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真正体现核心素养立意及评价目标要求。以地理学科为例,考试内容既要注重考察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也要确保能够有效的检测学生地理能力,考察学生们能否将书面的知识融合到自身的知识系统当中,注重考察思维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四)体现考试评价的时代性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仅是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试,也是评价学生心理素质好坏以及是否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方法。《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既要注重不同群体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又要注意不同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和育人目的。新时代的初中生考试评价要关注和体现教育科学规律和方法,应立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并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内容以及要求。以地理学科为例,应当着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素养、地理实践力素养等具体素养建设。此外还要求学生从身边事情中发现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人文世界和社会发展等更多现实问题或发展目标方面进行锻炼,将孤立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保证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检验,充分体现出考试评价的时代性特点,为社会培养具有时代特点的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立意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该强化能力的考察,试题立意应凸显出育人理念,通过真实的情境作为考察的载体,确保学生们能够将书本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便于学生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通过任务设置的方式引领学生们进行思维发散,提高学生们各项能力,对各项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发挥出评价的真正作用。
  (注:本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基于初中生发展的学业评价策略研究”FZ2021ZX008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程菊,张启森.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探索——以地理学科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18-26.
  [2]薄立强,杨光惠.体现学科特色 引领地理学科命题导向——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质量分析报告[J].辽宁教育,2021(01):35-39.
  [3]高同利.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采样技术探析——以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7(0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