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者】 贺亚妮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新投幼儿园)


【正文】艾霍尔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那么,在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应贯穿于幼儿的生活,渗透在各种日常活动、游戏中。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幼儿一日常规,常规规定幼儿在一日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多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前洗手饭后散步等等。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一,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中完成的。那么,和孩子一起协商游戏规则,让孩子融入其中,就非常重要了,自己制定的规则,自己遵守。持之以恒的坚持,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同时,班级的教师应在所有的活动中,要求一致,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第二,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现象,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不断的和孩子交谈,在遵守规则中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耍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