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实效研究

【作者】 万媛媛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西子曼城)


【正文】

——以某民办高校“一二四八”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为例

  摘 要:本文某民办高校团委“一二四八”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为例阐述,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某民办高校团委以习近平新时代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二四八”的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着力整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
  某民办高校提出了“四注重、四突出”的人才培养思路,即: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德育为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职业生涯教育,突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注重分类培养和因材施教,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努力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以“三个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育人工作进程,即形成学校、企业、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育人主体;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生涯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用、创三位一体的培养过程,三个三位一体融入了企业、职业和创业的培养元素,实现了立德树人、学以致用、就业创业的育人目标。
  二、 优化第二课堂,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全面启动“第二课堂”建设工作。“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即规定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用。注重基于第一课堂、校园活动和学生组织建设构建合理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主要包括:第一,以第一课堂为依托,构建第二课堂教学目标和结构 ;第二,以校园活动为平台,构建第二课堂育人内容和内在需求 ;第三,在社会需求基础上,构建第二课堂育人方向 ;第四,引入社区合作和校企合作共建,打造第二课堂育人评价体系 。
  三、营造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互联网+”教育环境条件,推进育人空间拓展化
  1、树立“新心态”育人观念,走近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开明的心态看待网络中的大学生。积极回应虚拟社会的大学生的关切和热点问题。
  2、营造“新语态”交流情境,贴近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教育,以帮助和服务学生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人格、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为落脚点。
  3、打造“新形态”主题活动,引领大学生。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阵地”。有效充分运用好微博、微信、贴吧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立并掌控属于他们大学生自己的空间。培养大学生网络评论员,让他们成为正面导向的“舆论代言人”、流言和虚假信息的“纠错者”。
  4、构建“新生态”网络氛围,呵护大学生。以积极的主导力量驱散网络负面能量。建设大量色彩鲜明、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对广大学生有感染力和辐射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扩大主流网站在网络空间的领地,用主流文化稀释网络不良文化。
  四、精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八项工程”,不断取得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水平
  1、队伍引领工程
  学校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工作,着力培养和建设辅导员团队,着力打通辅导员职级评聘通道。辅导员团队建设为立足学生发展,做好学生多维评价工作提供力量支撑和人才保证。
  2、学风建设育人工程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学风建设实践模式,有效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充分利用教务系统网络平台开展学评教,借助大数据,来分析各项学风建设指标,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兴趣、个性差异,以此作为学风建设的新依据。
  3、创新创业助推工程
  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其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通过“挑战杯”“互联网+”大赛,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过程,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两个课堂形成合力,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更充盈,同时也能获得创业的技能和自信,极大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4、实践引育工程
  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
  某民办高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坚守的“情满华园,爱传万家”志愿服务品牌历时15年,帮扶上千名老人儿童,荣获安徽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
  5、 心理助航工程
  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全面规划、指导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在心理疏导、身心成长、积极品质培养等方面给予特殊学生更多关怀和帮助。
  6、文化启航工程
  开展“文化内涵提升工程” “身心素质提升工程”“文明素养提升工程”,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身心素质、文明素养。
  榜样示范和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持续推进“榜样的力量—华园之星”系列评优,“五·四”系列评优,扩大典型宣传,增强示范引领,营造创先争优氛围。
  7、青马引航工程
  深入拓展“三级多向”学生骨干培养体系,举办校级、院级和初级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累计培养学员5000余人。开设“青年大学习”专栏,逐步营造青年大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
  8、 资助帮扶工程
  近年来,某民办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一直坚持采取“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级关注、四类帮扶”相结合的资助育人模式。
  以某民办高校2018年建档立卡学生苗秀敏为代表的家庭贫困学子,在辅导员的关怀下,在学校的资助帮扶下,努力学习,不仅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还荣获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荣誉称号。
  通过精心实施和高效运行 “一二四八” 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新模式,某民办高校实现了以前沿化、拓展化、精细化、体系化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把信息网络打造成政治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不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了育人实效。
  [基金项目]安徽新华学院2020年学工研究项目“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实效研究”(XGYJ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