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五要点策略在项目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 郑跃丽 杨小燕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幼儿园)
——以大班干花制作为例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让幼儿通过与大自然的紧密接触,获得直接经验,让幼儿在自然中启蒙,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究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自然运用自然材料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能力。本研究运用项目活动“五要点”,即五种结构性的活动形式:讨论、调查(实地考察)、探究、发表、展示。这五种形式在项目活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并为儿童提供着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为教师支持、引导儿童的学习提供一个策略性的“框架”。
关键词:项目活动;五要点策略;大班干花制作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在让幼儿通过与大自然的紧密接触,获得直接经验,让幼儿在自然中启蒙。在艺术领域,开展田园艺创活动中,我们主要以感受和欣赏自然美、自然物的艺术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那么要怎么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呢?
一、项目活动实施五要点。
项目活动有五个“要点”,即五种结构性的活动形式:讨论、调查(实地考察)、探究、发表、展示。讨论是指整个班级、小组、儿童之间进行,教师和其他人也可以参与,这也是教师了解儿童和指导儿童的重要方式。调查(实地考察)有直接渠道:采访专家(父母、朋友等)、实地考察、活动室中的实验。间接渠道:利用书籍、互联网、影视作品、儿童博物馆等获取信息。实地考察是在活动室外进行的活动,都可看作是实地考察(现场参观、访问、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包括在幼儿园进行的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可以帮助儿童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把通过间接方式所获得的经验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学习效果更好。探究是指小组进行方法尝试,不断尝试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直至问题解。对事物及现象进行对比、概括,认识到方法的相同与不同,分析出失败的关键原因,总结出到某种(某些)可行的方法或(答案),学习总结新经验并在实践中进行经验的迁移。发表是指通过戏剧表演、画画、建构游戏、写作和设计图表表达和解释儿童的经验、以前的知识、问题、研究结果以及做出解释。儿童互相交流经验,儿童可以用不同的表达策略阐述自己的计划和其他信息。展示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理清已习得的经验、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评估作品,并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重新构建组织此项目学习的过程,进行经验的整理与内化,使别人容易欣赏和了解,展示富于想象力的艺术作品(绘画、建构、戏剧等等)。
这五种形式在项目活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并为儿童提供着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为教师支持、引导儿童的学习提供一个策略性的“框架”。
二、教师能追随幼儿兴趣点,组织谈话和讨论。
前提在于对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的了解。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观察意识和行为。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地观察,敏锐发现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并能追随幼儿的兴趣。
在项目教学活动中大量使用了总结性谈话和讨论,事实证明这种活动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谈话应该有一种民主活跃的气氛,并注意运用引导性提问,例如:“你认为可以怎么保存花的美?可以怎么办?”接下来是幼儿的讨论,孩子们讨论怎样保存花朵呢?有哪些方法呢?是不是所有的花都可以保存下来。幼儿回到家,请家长带自己去实地考察花店,了解制作干花的方法,并且还有的幼儿和家长是通过网络了解有哪些制作干花的方法,可以分类。
三、丰富幼儿的共同经验,引导幼儿进行调查或实地考察。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比较、评估优缺点,确定出要实行的方法。制定简单(详细)的计划并实施。小组或个人计划好调查内容、调查途径、调查对象、分工等。并能运用简单的符号、绘画等方式记录观察、发现、操作过程。
例如:孩子们为了了解制作干花的方法,寻求爸爸妈妈帮助,进行实地考察,或通过了网上查找的方式和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制作干花的方法,以及去花店看干花是什么样子的。将调查结果分享给自己的同伴。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在过程中倾听理解评价别人的观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制作方式,参与小组活动。建立团队和分工——干花制作小分队:书压风干法组、倒挂法制作干花组、干燥剂制作干花法组、烤箱加热风干法组。在过程中了解自己与和同伴的想法,讨论制作干花的方法、步骤、材料。运用绘画的方式绘画出步骤图,以及需要的工具等。
四、分组支持和材料的支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指导策略。
1.分组支持和材料的支持。
进行小组或更多的群体活动时,幼儿仍能发展与强化主动参与,贡献并分担责任的好品质,这些品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他们有效参与未来民主社会生活的基础。项目活动的开展需要材料和工具的支持,这是幼儿实践的对象和手段。
例如:干花制作探究过程,以烤箱组为例。根据调查后的观察与了解,幼儿积累了一部分经验,能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获得新的关注点。孩子们根据自己小组需要的材料进行了收集整理,首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想法,需家长给予材料的支持,主要是花材的准备。并且孩子还到园长妈妈处申请到了,幼儿园的花材,工具(烤箱、购买干燥剂等)。而教师要收集幼儿发现的问题给予支持。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指导策略。
(1)给予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干花制作小分队开始进行方法尝试。准备的材料,不能选择凋谢的花朵,烤花之前要先修剪花上面的叶子。第一次尝试,烤箱时间和温度,很快讨论结果是时间40分钟,上下温度都是100度呢?时间到了,来看看结果吧!糟糕了花朵糊掉了,不过是最上面一层,下面花朵是好的,那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在恰当的时机介入指导。
孩子们发现问题,但是一直没有发现重点,教师会及时介入,引导孩子对事物及现象进行对比、概括,认识到方法的相同与不同。马上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出原因,只有上面糊了,那么我们能不能下次把温度调低一点吧,时间也减少。分析出失败的关键原因,总结出时间和温度的调试的方法,学习总结新经验并在实践中进行经验的迁移。从这里孩子们有了号召、寻找同伴协商合作解决问题。最后教师的支持,还会总结失败经验,引导幼儿再次通过网络或者问有经验的人,了解成功的方法。
五、提供聆听同伴说话的机会。
发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过程中倾听理解评价别人的观点。共同协商制定规则,遵守并要求伙伴遵守规则。参与团体活动,在过程中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需求。能在回顾中幼儿的相关经验和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梳理与总结。同时与其他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成果以及制作的方法过程,还有遇到的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同时不禁感叹幼儿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展示了项目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六、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呈现,运用自然材料创造美和表现美。
展示,干花制作成功了,但是只有这种方法成功了,能满足其他幼儿的需要吗?还可以怎么做?这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引导,通过实地考察和网络查询,干花最后变成了什么?孩子们进行讨论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构思自己想做的东西。讨论出作品的展示包括:干花书签、干花装饰画、干花插花作品等。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去引导幼儿,给予材料和环境的支持。提升幼儿在艺术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精神。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将美的东西变一些艺术作品。
七、结束语
在田园项目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幼儿接触自然,观察生命, 体验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各种物象积累表象。而整个项目活动幼儿在五大领域中获得了哪些经验呢?
科学方面:根据调查观察到的那些花适合制作干花,结合已有经验生成新的经验,知道利用干燥剂和隔绝空气的方法制作干花。
语言方面:运用有效的语言描述,自己了解到的干花制作方法,同时与同伴交流分享。在探究的过程中仔细倾听明白他人的观点,达成一致共同解决问题。
社会方面:寻求老师、家长、花店老板的帮助,通过网络和实地考察了解干花是什么样子的,干花制作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与同伴自由组合,并讨论制作干花的步骤、材料等。遇到问题自己协商解决,过程中能听取他人的想法,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一致。
艺术方面: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将美的东西变一些艺术作品。提升幼儿在艺术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精神。
项目活动中,五要点的运用,让教师在项目活动中的指导和组织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有效的挖掘幼儿兴趣,发现幼儿问题,及时给予幼儿支持和知道。在项目活动中教师是小组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记录者,它要求教师要用心地去观察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发现他们的兴趣,记录他们的惊喜时刻,记录他们成长的点滴,也要求教师们都能怀着一颗童心与幼儿一同探索。
参考文献:
[1]闵国芬. 在项目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以大班项目活动“消防车”为例[J]. 河南教育:幼教, 2019(12):4.
[2]章伟群. 谈项目活动组织的“三阶六步——以中班项目活动”鸡窝改造“为例[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1):3.
[3]朱激文.回归自然育灵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田园课程的实践[J].生活教育,2014,000(015):P.103-106
[4]黄瑾. 幼儿园项目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Diss. 湖北师范大学.
[5]许丽棉.项目活动中小班幼儿自主性发展探究——以“小蜗牛”活动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2(3):43-45
[6]林雪晴.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项目化活动实践探究[J]. 名师在线, 2022(8):3.
[7]李槐青. (2010). 试论瑞吉欧项目活动设计的特点. 长沙大学学报, 24(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