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分析
【作者】 马丽娟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阿阳中学)
【正文】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既担负着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个人素养培育的主要使命,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与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人文素养教学,并深度发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学内涵,以此来推动素养教育的实施和发挥出的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初中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那怎样才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呢?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渗透分析
如今的教育形势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关心初中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关心初中生的精神成长,要在课堂上引导初中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不过到现在还是有部分初中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文素养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所以我们学校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老师的意识,实现人文素养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上的功能充分发挥。
一、创新课堂人文素养培育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养
老师也可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国工作者在春节回来或过年时?的照片材料,并通过照片把初中生重点引导到课堂,并探讨回来对我们意味什么样,在展示了照片之后,老师还可设计几个有效提问,例如“你心目中对家是怎么认识的?”“你有过春运的经过吗?有何种感想?中国人回乡过年表现出何种历史原因?”我们可以带着上述提问,主动地思索与想像,由情感向上再到理性,由理性再到感情的提高与深化,更接近于学生生活经验,也更加使初中生感同身受,社会人文教育效果将会非常好。老师在讲完这节课文之后,还可以把文章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和精神讲给学生,使初中生们懂得尊亲甚至是尊重父母、顺乎其人;能养则是让家长获得衣食上的温饱,课堂教学效率比常规课堂更有效。这样,我们整堂课都陷入了有关中国“家”的精神的气氛中。
二、通过优化教学评价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人文素养教学需要现代化的评判手段做保证。在课堂评论活动中,首先,老师要重视课堂评论语言的导向性,对学生的思想、探究成果等进行了评估和反馈,从而指导初中生由浅入深地,从课程理论阐释中回看自身,从而使初中生从文字的表达中潜移默化地从心理和情感方面得到影响和启迪。正针对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老师要根据人文教育特点,从多角度、全方位、有尺度地对学生加以评判,从而使初中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过程得以充分真实地展示出来,从而发现了初中生所需要发展的能力,并进行有效教育引导。再次,老师也要重视与评判主体间的相互沟通。老师在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社会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自评与网络共享,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业、同伴的人文素养发展等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并加强与学校之间、老师之间的交互沟通,以实现多维度、全方面的教师互动,从而保障学校人文素养教学的持续开展。
三、创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的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现代先进技术教学相结合,目的就是让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再死板的进行课堂授课教学,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以便于达到教学提升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创建与教学知识相配套的情景,从而拓展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思路,启发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整体知识水平。老师要注意课堂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利用各种辅助方法来提升思想道德和法治课程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和意识。此外,老师们还需要掌握互联网发展的态势,通过网络浏览量最高的信息内容以及一些应用较为普遍的软件,掌握初中生的个人动向与要求,并根据上述信息内容来剖析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以指导学生减少某些不利因素的破坏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不断融入生活化教学元素、采取更加适合学生当前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讲授知识、设计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大大促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是对提升其道德实践能力大有裨益,可以使其带着更高的素质更深入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最终为社会的建设乃至家的发展奉献一己之力。因此,教师应正视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重视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主动融合生活化教育理念构建新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并促进其个人素质的稳步、正向发展。在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中,教师应及时转换教学观念,发掘社会人文因素,改变教学模式,开展实验活动,完善教育评估,以帮助学生了解到个人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从而提高其社会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3):75-76.
[2]陈甜甜,张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166.
[3]董素芳.谈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人文素养培养[J].初中政治教学参考,2019(11):45-46.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渗透分析
如今的教育形势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关心初中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关心初中生的精神成长,要在课堂上引导初中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不过到现在还是有部分初中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文素养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所以我们学校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老师的意识,实现人文素养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上的功能充分发挥。
一、创新课堂人文素养培育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养
老师也可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国工作者在春节回来或过年时?的照片材料,并通过照片把初中生重点引导到课堂,并探讨回来对我们意味什么样,在展示了照片之后,老师还可设计几个有效提问,例如“你心目中对家是怎么认识的?”“你有过春运的经过吗?有何种感想?中国人回乡过年表现出何种历史原因?”我们可以带着上述提问,主动地思索与想像,由情感向上再到理性,由理性再到感情的提高与深化,更接近于学生生活经验,也更加使初中生感同身受,社会人文教育效果将会非常好。老师在讲完这节课文之后,还可以把文章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和精神讲给学生,使初中生们懂得尊亲甚至是尊重父母、顺乎其人;能养则是让家长获得衣食上的温饱,课堂教学效率比常规课堂更有效。这样,我们整堂课都陷入了有关中国“家”的精神的气氛中。
二、通过优化教学评价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人文素养教学需要现代化的评判手段做保证。在课堂评论活动中,首先,老师要重视课堂评论语言的导向性,对学生的思想、探究成果等进行了评估和反馈,从而指导初中生由浅入深地,从课程理论阐释中回看自身,从而使初中生从文字的表达中潜移默化地从心理和情感方面得到影响和启迪。正针对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老师要根据人文教育特点,从多角度、全方位、有尺度地对学生加以评判,从而使初中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过程得以充分真实地展示出来,从而发现了初中生所需要发展的能力,并进行有效教育引导。再次,老师也要重视与评判主体间的相互沟通。老师在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社会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自评与网络共享,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业、同伴的人文素养发展等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并加强与学校之间、老师之间的交互沟通,以实现多维度、全方面的教师互动,从而保障学校人文素养教学的持续开展。
三、创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的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现代先进技术教学相结合,目的就是让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再死板的进行课堂授课教学,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以便于达到教学提升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创建与教学知识相配套的情景,从而拓展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思路,启发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整体知识水平。老师要注意课堂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利用各种辅助方法来提升思想道德和法治课程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和意识。此外,老师们还需要掌握互联网发展的态势,通过网络浏览量最高的信息内容以及一些应用较为普遍的软件,掌握初中生的个人动向与要求,并根据上述信息内容来剖析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以指导学生减少某些不利因素的破坏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不断融入生活化教学元素、采取更加适合学生当前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讲授知识、设计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大大促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是对提升其道德实践能力大有裨益,可以使其带着更高的素质更深入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最终为社会的建设乃至家的发展奉献一己之力。因此,教师应正视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重视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主动融合生活化教育理念构建新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并促进其个人素质的稳步、正向发展。在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中,教师应及时转换教学观念,发掘社会人文因素,改变教学模式,开展实验活动,完善教育评估,以帮助学生了解到个人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从而提高其社会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3):75-76.
[2]陈甜甜,张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166.
[3]董素芳.谈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人文素养培养[J].初中政治教学参考,2019(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