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运用2.0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作者】 杨丽珍
【机构】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大义小学)
【正文】摘 要:在新时期,伴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落实,教育教学理念革新与优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为保证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全方位组织开展,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必须基于2.0信息技术,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持续增强教学现代化以及趣味化程度,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遨游的“阅读新天地”。基于此,文章就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立足点,分析与探索利用2.0信息技术全面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2.0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教育领域带来影响更加深远,为全面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区域,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正式提出升级教育信息化,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教育资源从过往专用资源朝向大资源进行转变;从增强学生对于信息科技应用水平朝向增强学生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融合创新转变。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做出改革和创新,合理规范引入2.0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主体针对课程教学展开全方位创新,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因材施教,以此来全面激活学生对阅读的期待。
一、2.0信息技术概述
2.0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产物,主要就是指应用“互联网+”研修学习平台,建设以学校为主体,全员协同参与、校际有效合作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一体化、统一化发展模式。这一技术的出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入开展提供极大支撑以及帮助,依托2.0信息技术具备的资源、空间时间优势,逐步组织展开信息化阅读教学,可以激活小学阅读积极性。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2.0运用策略
(一) 课前导入,整合教学资源
一般情况下,教师课前阅读教学准备工作量相对较大,并且极易携带个人主观色彩,难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以积极采取线上备课的模式,通过集体智慧来完成选文以及课前准备这一工作。即结合2.0信息技术具备的优势,应用一些在线交流平台,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线上互动,或者合理应用线上办公文档,随时针对备课资源进行补充,共同改进和优化,让备课更加便捷高效,提升阅读备课效果以及质量。以《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前,充分整合教学主题以及重点,即“分享”才会获取美好礼物,结合这一道理,依托专属的交流互动平台收集更多与之相关的文本信息,包括《园丁》《塞翁失马》《手套》等三个故事,将其引入到课堂重点知识讲解结束之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故事,针对“失与得”进行思考以及分析,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以及分析世界,在全面丰富学生阅读积累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了解失去与获得之间关系,形成良好、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 高质量授课,实现阅读教学信息化开展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时期对于各类纸质文本有着较高依赖度,部分课外读物或者知识点只能够依据PPT形式为学生呈现,而每个小学生接受能力有着一个区别,这也就导致阅读教学深入推进开展存在局限性。而2.0信息技术的引入,为阅读个性化、针对性开展提供更多机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期,可以充分依托一些学习型app,提前将下一节课阅读文本为学生推送,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随手记录自身感悟,学生按照自身理解以及阅读情况,随时展开在线测评,通过线上答题的模式,及时把阅读情况为教师反馈,可以让学生学习具备实时性、动态性优势特征,为学生阅读兴趣以及积极性增强提供保障。教师则需要提前设计题目,保证题目紧扣文本,照顾到所有学生认知能力,对学生组织开展一些判断、选择、表达能力等训练,从信息提取、推断理解、整体认知以及鉴赏评价等几个维度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答题信息,展开分层次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更好、深入分析阅读难点。例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更多阅读篇目,不断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理解与分析不同文章布局以及写作模式;对阅读能力不够优异学生,教师不仅需要围绕现存语篇引导其学习,还可为其推送一些专属教学视频,让学生可以对语篇进行扎实、深入阅读,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在逐步积累之后,学生阅读能力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层次。
(三) 课后拓展,不断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阅读属于一个读者和文本深入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阅读,还需要全面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内化阅读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自身个性化语言展开表达,将阅读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以此来全方位激活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改进学生阅读体验,合理应用电子听书资源,让学生在“耳朵听、眼睛看以及动手指”的同时,同步融合读文、识字,进而全方位提升与激活学生阅读规范性以及效果,学生能力可以综合、系统化发展。再例如:可以在课内阅读教学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后用音频、视频的形式讲一讲自身对故事的理解,针对故事进行续写或者改编,提升写作趣味程度,能够让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得到激活,全面优化与改进学生阅读体验,学生将会受到物理、天文、信息技术、历史、地理等多学科影响和熏陶,为“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创造一个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教育信息化2.0的实施,为阅读教学现代化展开提供极大机遇,教师需要全面把握这一优势,依托2.0信息技术来全方位整合阅读资源,从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来组织展开教学,拓展阅读范围,增强阅读趣味性以及规范性,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提升学生阅读体验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丽媛. 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瘦身”与“增效”策略研究[J]. 读与写,2022(27):85-87.
[2] 周露芳. 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8):94-95.
关键词:2.0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教育领域带来影响更加深远,为全面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区域,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正式提出升级教育信息化,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教育资源从过往专用资源朝向大资源进行转变;从增强学生对于信息科技应用水平朝向增强学生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融合创新转变。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做出改革和创新,合理规范引入2.0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主体针对课程教学展开全方位创新,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因材施教,以此来全面激活学生对阅读的期待。
一、2.0信息技术概述
2.0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产物,主要就是指应用“互联网+”研修学习平台,建设以学校为主体,全员协同参与、校际有效合作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一体化、统一化发展模式。这一技术的出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入开展提供极大支撑以及帮助,依托2.0信息技术具备的资源、空间时间优势,逐步组织展开信息化阅读教学,可以激活小学阅读积极性。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2.0运用策略
(一) 课前导入,整合教学资源
一般情况下,教师课前阅读教学准备工作量相对较大,并且极易携带个人主观色彩,难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以积极采取线上备课的模式,通过集体智慧来完成选文以及课前准备这一工作。即结合2.0信息技术具备的优势,应用一些在线交流平台,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线上互动,或者合理应用线上办公文档,随时针对备课资源进行补充,共同改进和优化,让备课更加便捷高效,提升阅读备课效果以及质量。以《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前,充分整合教学主题以及重点,即“分享”才会获取美好礼物,结合这一道理,依托专属的交流互动平台收集更多与之相关的文本信息,包括《园丁》《塞翁失马》《手套》等三个故事,将其引入到课堂重点知识讲解结束之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故事,针对“失与得”进行思考以及分析,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以及分析世界,在全面丰富学生阅读积累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了解失去与获得之间关系,形成良好、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 高质量授课,实现阅读教学信息化开展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时期对于各类纸质文本有着较高依赖度,部分课外读物或者知识点只能够依据PPT形式为学生呈现,而每个小学生接受能力有着一个区别,这也就导致阅读教学深入推进开展存在局限性。而2.0信息技术的引入,为阅读个性化、针对性开展提供更多机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期,可以充分依托一些学习型app,提前将下一节课阅读文本为学生推送,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随手记录自身感悟,学生按照自身理解以及阅读情况,随时展开在线测评,通过线上答题的模式,及时把阅读情况为教师反馈,可以让学生学习具备实时性、动态性优势特征,为学生阅读兴趣以及积极性增强提供保障。教师则需要提前设计题目,保证题目紧扣文本,照顾到所有学生认知能力,对学生组织开展一些判断、选择、表达能力等训练,从信息提取、推断理解、整体认知以及鉴赏评价等几个维度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答题信息,展开分层次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更好、深入分析阅读难点。例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更多阅读篇目,不断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理解与分析不同文章布局以及写作模式;对阅读能力不够优异学生,教师不仅需要围绕现存语篇引导其学习,还可为其推送一些专属教学视频,让学生可以对语篇进行扎实、深入阅读,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在逐步积累之后,学生阅读能力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层次。
(三) 课后拓展,不断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阅读属于一个读者和文本深入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阅读,还需要全面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内化阅读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自身个性化语言展开表达,将阅读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以此来全方位激活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改进学生阅读体验,合理应用电子听书资源,让学生在“耳朵听、眼睛看以及动手指”的同时,同步融合读文、识字,进而全方位提升与激活学生阅读规范性以及效果,学生能力可以综合、系统化发展。再例如:可以在课内阅读教学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后用音频、视频的形式讲一讲自身对故事的理解,针对故事进行续写或者改编,提升写作趣味程度,能够让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得到激活,全面优化与改进学生阅读体验,学生将会受到物理、天文、信息技术、历史、地理等多学科影响和熏陶,为“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创造一个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教育信息化2.0的实施,为阅读教学现代化展开提供极大机遇,教师需要全面把握这一优势,依托2.0信息技术来全方位整合阅读资源,从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来组织展开教学,拓展阅读范围,增强阅读趣味性以及规范性,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提升学生阅读体验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丽媛. 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瘦身”与“增效”策略研究[J]. 读与写,2022(27):85-87.
[2] 周露芳. 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