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背景下初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探究

【作者】 林 瑾

【机构】 (浙江省黄岩区东浦中学)


【正文】摘 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各地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减负提效成为现阶段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在此背景下,一些教师尝试采用精准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科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学生科学素养、综合素质的发展。分析初中科学教学现状,就科学精准教学的意义以及“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科学精准教学的路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科学;“双减”
  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落地,很多一线教师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双减”。“双减”的实质是减学生负担、提教学质量、增教育效能。我们需要聚焦课堂,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双减”政策下初中科学教学呼唤精准教学,这也是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
  1、“双减”概述
  何为“双减”?“双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业负担重及校外培训负担重而提出的一种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1]。“双减”政策主要包括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及学科类校外培训负担两部分内容,具体而言。第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减少学生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强化教师职责、减轻家长负担。首先,减少学生作业总量,即学校应强化作业管理机制,对现阶段的作业管理办法进行进一步的健全与完善,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以避免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现象的出现;其次,提高作业质量,即学校应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及学习规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设计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合的基础性作业,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及个性化作业,拒绝出现机械、无效、重复性及惩罚性作业;再次,强化教师职责,即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业指导职责,在校指导学生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同时做好反馈与加强面批讲解、疑问解答辅导,坚决不允许要求学生自己批改作业;最后,减轻家长负担,即批改作业或布置作业是学校教育范畴内的任务,教师不可以要求家长布置或是检查、批改学生作业,严禁为家长带来额外的负担[2]。第二,减轻学科类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主要包括从严审批机构,严禁资本化运作,构建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对课外学科类机构培训开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将学科类收费标准纳入政府指导价等内容。“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育,提高了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还实现了作业布置的优化,让学生的课后活动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使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到学校主阵地。
  2、“双减”背景下初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策略
  2.1精准教学之理念先行
  从农业时代开始,教学范式经历了经验教学范式、理论教学范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范式三个阶段,现在进入第四个阶段:数据驱动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变革与教学范式转型,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使教育的科学性和技术的智能性也逐渐增强。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学习平台、教育App、穿戴设备、数字终端(移动终端)不断融入教育,逐步在中小学流行,大量教育数据不断被累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教育大数据,它的价值也在不断地被体现和挖掘。一场由经验模仿教学、计算辅助教学转向数据驱动教学的范式变革正在发生,教学已经进入数据驱动新时代。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在进步,教师的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数据驱动各行各业的全方位决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科学化、精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成为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教育也需要个性化、精准化,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此需求非常契合。极课大数据、科大讯飞、雨课堂、翼课堂、UMU平台等教育协同平台的发展,使教育数据不断被积累和挖掘,数据驱动新型的教学范式变革正在发生。初中科学教师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心理特点,结合初中科学学科特征、借助多种平台获取教育数据,开展精准教学,使之契合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理念。
  2.2精准分析学情,做好充足准备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建立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备课的关键。通过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往往根据多年的经验进行备课,尽可能地将因材施教落实到位。而现如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加多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难度。由于很多教师仅仅根据经验了解学情,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仅仅局限于浅层。“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科学教学,教师应探寻高质、高效的方法分析学情,把握最佳的教学起点,为优质课堂的构建开一个好头。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与教育教学的有机整合让教学从最开始的单方灌输逐步向多向互动转变。获取、分析学情的方式、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较为常用的有问卷调查等,教师可以将其利用起来,完成学情分析与调查这项工作,为接下来的教学做足准备。当然,传统纸质的问卷调查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此时,教师可以借助问卷星这一平台,有效了解、分析学情,为精准教学做好铺垫。
  2.3结合学生兴趣开展初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形成学习动力,并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所以初中科学本身便具有趣味性的特征,但是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忽略科学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进而导致科学教学较为乏味与枯燥,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学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都进一步得到了减轻,而为了让学生的课后时间更加有意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初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4拆分内容,制定目标阶梯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拆分课程内容,制定符合学情的阶梯式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以阶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各自的阶梯进行向上攀登,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整体学习质量.制定教学目标时注意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符合其能力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合适的教学目标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学生达成目标后才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能动性.为此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阶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拓展目标.知识目标是指必须要理解和掌握概念和理论,是针对基础薄弱、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力和拓展目标是指在掌握基础之后学会技能和方法,是对学有余力希望能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有不同程度提升的学生而言的。
  结语
  “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让众多教师将关注点放到如何促进学生成长的问题上,而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科学相结合,既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科学知识的多元化,并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新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同时也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更加有意义,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灿永.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以浙版初中科学为例[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5(11):55-57.
  [2]汤洪波.关于初中科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和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