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视角下农村小学低年级 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方法

【作者】 叶灵玉

【机构】 (四川省隆昌市石碾镇渔箭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练习是写作的第一步,并且多从看图写话开始,这样才能发挥有效引导的效果。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但是,有一部分小学生抵触写作,害怕作文。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调动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观察事物、查阅资料。从写话开始,逐步提升个人的语言驾驭能力,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
  一、小学生写作文
  可以说,作文对很多小学生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种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囿于字词积累量不足、观察能力欠缺、缺乏生活经验等等。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去苛责小学生,而是应该因势利导,从培养兴趣入手让小学生慢慢喜欢上写话、写作文。否则,小学生会慢慢出现写作上的心理问题,并慢慢产生抵触情绪。“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美·纽斯),“双减”背景下,更应该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症下药”,适当放低要求,撷取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导他们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且不拘泥于语法等外部束缚,从“敢写”向“乐写”和“会写”过渡。
  二、基于说话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说”和“写”都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愿,与别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说话开始,培养他们勇敢、自信、自由的个性,敢于大胆、大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当然,这种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否则课堂秩序将无法保证。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公众事件引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或者在一堂课中选取10分钟,让学生们自己找话题,在“说”的过程中要尝试理顺语言的逻辑关系,避免语序颠倒、啰里啰唆。或者以课文中的插图为基础,讲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这种活动容易让学生们快速进入角色,当大家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可以按下“暂停键”,并布置下次的谈话“主题”,让学生们做好下次发言和写作的准备工作。
  三、立足课内文本并拓展文本,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文章和古诗文,这些文本精彩且童趣满满,当中生动的字词更是随处可见。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在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中找到“关键词”,以及具有“点睛”作用的字词。当小学生们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后,会将其应用到自学当中去,比如:有的小学生读到有关小蝌蚪的读物时,会标注出精彩的句子“一群群黑色的蝌蚪在池塘中游来游去,尾巴像黑色的丝绸,柔软光滑。”慢慢地,小学生们会有意无意地观察图片、风景、生活场景,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描绘,或者借助拼音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小文章。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能够为小学生搭建一个口语交流和动笔的平台。在仿写过程中能够提升语言能力,借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四、借助读书积累词汇,培养小学生的写话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读书对写作影响的最佳描述。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正因如此,部分小学生无法持之以恒,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大家每天阅读(不低于30分钟),或者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鼓励大家相互传阅,接触不同类型的图书。此外,坚持亲子读书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氛围,要鼓励家长放下手机,放下电视遥控器,与自己的子女一起认真读书,并尝试相互探讨阅读内容,掌握故事梗概,人物情感变化过程,最后用几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五、借助趣味日记,激发小学生的写话热情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会在无意间说出一两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比如“因为缺了我!”,“天边的彩霞中,有我骑过的骏马!”其实,说话、写话、写作文就是在一点一滴积累中完成的。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将一句话或一段话记录下来,不限制具体字数和写作内容。慢慢地,小学生就会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并能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也能捕捉更多的语言素材。随着小学生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要开始引导大家写日记时涵盖如下内容:有谁?在哪?干什么?结果如何?在日记中体现出记叙文的几个要素,还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图片、树叶等等,只要觉着有意思,都可以进行有益的尝试。
  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燃起小学生地写话激情
  相比城市学生,农村孩子似乎在写作上存在“短板”。殊不知,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间,有着不胜枚举的素材,比如:树木、小草、山川、河流、庄稼、小动物,这些都是城市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素材。只不过,身处在这种环境中容易熟视无睹,容易忽视乡土气息之美。这些直观的素材其实更具生活色彩,哪怕是端坐在村口的老爷爷,都是一幅画。他脸上的皱纹沟壑纵横,鞋子上沾着泥巴,慈祥的笑容,手里捏着一支燃烧着的香烟,夕阳下脸色呈现出古铜色。这些组合起来极具生活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日夜轮回中色彩的变化,观察小鸡的孵化过程。每日里,小学生能接触到千千万万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观察记录这些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草”,并以此为题写一段话。小学生就会边观察边查阅资料,认识了马齿苋、节节草、地黄、水葫芦等等。并记录下这些植物的生活习性,对于人类的益处。小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并将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写到本子上,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写话兴趣。
  总结
  总之,“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教学要按照“由浅入深”、“半扶半放”的方法推进,为孩子们提供更自由的写作空间,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的天地里张开翅膀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