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
【作者】 施生琴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沈家寨小学)
【正文】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怎样设计课堂模式、布置课堂作业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作业是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很多教师们的教学问题。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存在着作业单一化的问题,布置的内容很多事陈旧的应用题和计算题,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机械练习,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兴趣化思考。我们应该探究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中,教师应该如何设计出形式丰富、内容生动有趣又开发学生探索意味的作业。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作业设计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作业不单单是课堂的附属物,合理设计的作业可以兼备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征为一体,合理有效地拓宽学习空间,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这样的作业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学生的一种生活与学习的必需品。有此而得,怎样在新课标精神中合理地设计出学生的作业,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1.作业设计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学生的学习认知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带来的对生活经验的影响,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童真性格的作业,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如在设计“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的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非常有趣的问题——“帮助小兔子找门牌号”:小兔子和小猫是好朋友,小猫打电话邀请小兔子到它家玩,小猫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是小兔子到小猫居住的小区一看,发现小区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同学们能帮助小兔子找到小猫家吗?这样的游戏型问题设计就改变的原来问题只有乘法算式的枯燥性,将问题设计成为“小兔子找门牌号”、“小猴子闯关”、“壁虎找尾巴”、“闯关登宝座”等极具趣味性和游戏性的问题,让那些乏味的算式活泼起来,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范围中学习,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2.作业设计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观点,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著名学说,他也说,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数学课也应该这样,扩展自己在生活中的运用程度,让课堂上所学能够和生活中所需重合,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结合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注重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不再局限于完成老师规定的所有作业,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例如学习“圆的知识”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进行以下作业设计:(1)学校打算在校园里建一个直径为4米的圆形的花坛,你可以用哪些方法画圆?(2)需要在这个花坛里安装一个自动喷水的喷头,喷头装在那个位置更合理?原因是什么?这样设计合理的应用题既贴合实际又能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告诉学生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3.作业设计层次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用数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数学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有着客观存在的差距的,教师应该从这种差距出发来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地进行作业设计,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能力与水平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程度和侧重的问题,也可以对某一问题设置不同的评判标准,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练习。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师设计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 厘米、宽是4 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 厘米,长是6 厘米、宽是4 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 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 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作业设计多样化
小学处于人的成长期,学生更喜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将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的更加现实、有趣,更富有探索性,这样的数学活动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与之相呼应的,数学作业设计也应该多种多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作业更注重实操性、创造性,将小学数学作业逐渐变得多样化,让数学学习更家现实与有趣。
例如在进行了《多位数加减法》这一课时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份家庭作业:调查班级中每个同学家里每月用电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并且分别计算出自己所在小组、大组与全班同学家庭的一个月用电分别是多少度。在完成这项作业时,不同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同学会单独行动;也有的同学会联系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计算;还有的是在本大组内先进行计算,分别汇报出各自家庭的用电度数,再求出大组的每月用电总数,拿计算好的数据与其他组进行信息交换,一直交换到能够成功获得全班的数据,最后进行计算,能够求出所有小组用电度数的总和,也就是全班同学的一个月家庭用电度数的总和。教师在得到学生算出的成绩之后,不仅能够看出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与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多与他人合作,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的意识。这样的作业设计非常有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认真地完成作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结合实际以实践为中心进行课堂内容的延伸,将数学作业设计纳入日常教学规划的范畴,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9)
[2]胡卫华.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作业设计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作业不单单是课堂的附属物,合理设计的作业可以兼备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征为一体,合理有效地拓宽学习空间,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这样的作业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学生的一种生活与学习的必需品。有此而得,怎样在新课标精神中合理地设计出学生的作业,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1.作业设计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学生的学习认知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带来的对生活经验的影响,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童真性格的作业,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如在设计“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的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非常有趣的问题——“帮助小兔子找门牌号”:小兔子和小猫是好朋友,小猫打电话邀请小兔子到它家玩,小猫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是小兔子到小猫居住的小区一看,发现小区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同学们能帮助小兔子找到小猫家吗?这样的游戏型问题设计就改变的原来问题只有乘法算式的枯燥性,将问题设计成为“小兔子找门牌号”、“小猴子闯关”、“壁虎找尾巴”、“闯关登宝座”等极具趣味性和游戏性的问题,让那些乏味的算式活泼起来,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范围中学习,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2.作业设计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观点,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著名学说,他也说,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数学课也应该这样,扩展自己在生活中的运用程度,让课堂上所学能够和生活中所需重合,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结合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注重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不再局限于完成老师规定的所有作业,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例如学习“圆的知识”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进行以下作业设计:(1)学校打算在校园里建一个直径为4米的圆形的花坛,你可以用哪些方法画圆?(2)需要在这个花坛里安装一个自动喷水的喷头,喷头装在那个位置更合理?原因是什么?这样设计合理的应用题既贴合实际又能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告诉学生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3.作业设计层次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用数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数学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有着客观存在的差距的,教师应该从这种差距出发来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地进行作业设计,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能力与水平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程度和侧重的问题,也可以对某一问题设置不同的评判标准,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练习。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师设计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 厘米、宽是4 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 厘米,长是6 厘米、宽是4 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 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 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作业设计多样化
小学处于人的成长期,学生更喜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将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的更加现实、有趣,更富有探索性,这样的数学活动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与之相呼应的,数学作业设计也应该多种多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作业更注重实操性、创造性,将小学数学作业逐渐变得多样化,让数学学习更家现实与有趣。
例如在进行了《多位数加减法》这一课时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份家庭作业:调查班级中每个同学家里每月用电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并且分别计算出自己所在小组、大组与全班同学家庭的一个月用电分别是多少度。在完成这项作业时,不同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同学会单独行动;也有的同学会联系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计算;还有的是在本大组内先进行计算,分别汇报出各自家庭的用电度数,再求出大组的每月用电总数,拿计算好的数据与其他组进行信息交换,一直交换到能够成功获得全班的数据,最后进行计算,能够求出所有小组用电度数的总和,也就是全班同学的一个月家庭用电度数的总和。教师在得到学生算出的成绩之后,不仅能够看出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与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多与他人合作,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的意识。这样的作业设计非常有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认真地完成作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结合实际以实践为中心进行课堂内容的延伸,将数学作业设计纳入日常教学规划的范畴,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9)
[2]胡卫华.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