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探究

【作者】 林圣剑

【机构】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


【正文】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对于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但“减负”却不可“减质”,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减负;提质;增效;初中语文课堂
  “减负”不可“减质”,学生的语文能力仍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一定得提升,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去潜心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升课堂质量,如何通过课堂的提质增效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单位时间恒定的前提下,“火力”越集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成效也就越明显。笔者认为,课堂的提质增效不妨从课堂“瘦身”、精准教学开始,具体可以从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心筛选核心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课后作业等方面展开。
  一、目标准
  只有精准定位、有力聚焦教学目标,才不会使整节课出现虽面面俱到却收获寥寥的局面,也不会使课堂内容显得烦冗琐碎,从而达到使初中语文课堂内容“瘦身”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需要仔细研读单元提示,看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的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处于什么位置,从而去思考、领会编者把某一篇课文编排在某一单元的意图,接着结合文体特点初步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在小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剖析小说通过人物活动折射出的社会现象;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来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学习环境描写的片段来体会环境描写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在散文教学中,则要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探求文章在谋篇布局方面的写作技巧、去品味文本语言的深刻内涵、去体味作者的深切情感。在论述类文本教学中,则需要培养、提升学生在文本中搜索概括出论点、梳理筛选出论据、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以及论证过程的阅读能力。在说明文教学中,则要帮助学生明晰文章的说明对象、理顺文本的说明顺序、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了解文章的说明方式、概括文本的说明特征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综合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层次、具体学情以及今后的发展需要等因素,对初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取舍、整合、聚焦,最终形成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核心教学目标。
  二、内容精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选择有助于落实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篇幅很长的文章,如《在沙漠中心》《伟大的悲剧》《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喂——出来》《孔乙己》《变色龙》《老王》《奇妙的克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孤独之旅》《植树的牧羊人》等。这类文章往往内容丰富,段落繁多,结构复杂,主题深刻,表现形式多样,它们虽然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好文章,但由于信息量大,教师教起来费时费力,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则难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只能开展蜻蜓点水式教学,最终收效甚微。长文内容丰富,一般情况下含有多个教学点。但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与其囫囵吞枣,不如集中“火力”针对其中一点,做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最终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面对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对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化长为短,“长文短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一瓢”并非随意舀来,而是需要教师在整体规划教学任务、全面解读文本、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等前提下综合考量后取得的。
  三、作业巧
  优化作业设计,巧妙布置作业。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除了考虑完成课内基本知识的巩固外,还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巧妙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以促进其语文高阶素养的形成。
  (一)细化作业练习的目标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认为,“无目的的练习是一种原始的实践,可能造成重复练习,而有目标的练习注重目标的方向性,往往更有成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对当天作业练习的目标进行分解,努力做到让目标清晰明了,促进学生高效练习。例如,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今天要完成配套练习‘阳光课堂’”这样笼统的表述修改为:“今晚,务必在 15分钟以内,独立完成配套练习‘阳光课堂’第三课的第二篇阅读理解题。”作业布置得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完成得就越高效。
  (二)分层设计作业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其原有的知识储备、学习基础也存在差异。优等生三分钟就能完成的题目,后进生可能三十分钟都未必能找到思路。如果教师统一布置作业,则很可能产生优等生没有成就感,后进生没有积极性的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分层设计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设计“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
  教师应改变浅层次的、重复的、低效的作业,精心设计出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作业,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深度学习。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一课,“课后探究四”是这样设置的:“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这样的作业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也打通了课内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藩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了学生语文高阶思维的提升。
  (四)团队合作,控制作业总量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出发点。教师可在不同的学习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功能的作业,根据学情布置差异化作业,同时将作业练习的目标进行细化,促使学生高效达成当天的学习目标。此外,对于学生作业时长的控制,教师要落实《意见》中“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还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各个学科通力合作,对作业总量进行整体调控。
  总之,“双减”背景下,教师灵活运用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心筛选核心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课后作业这些课堂“瘦身”策略,有助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提质增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参考文献:
  [1]陈小燕. “双减”了,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J].语文天地,2020(06):85-87.
  [2]林辉.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减负增效作业的合理布置策略探析[J].教师,2021(09):18-20.
  [3]高耀.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助成长—“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22(0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