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游戏大智慧——幼儿园区域游戏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王 欢
【机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五家尧幼儿园)
【正文】摘 要:游戏是在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教育方式,此种教育方式所具备的趣味性、实效性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幼儿在进行游戏时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行动来构建对世界、生活的认知框架,促进自身的人格发展,从而使幼儿在人生初始阶段获得良好的基础奠基。而幼儿园区域游戏是一种依托于幼儿园基础设施和环境所形成的游戏方式,具有独特的自主游戏教育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有效方法
幼儿园区域游戏主要是依托于现实基础,使幼儿对周遭世界和事物产生认知和理解,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目前的幼教事业中,区域游戏是教师的主要教育方式之一,此种游戏方式具有独特的灵活性、趣味性、培养教育性,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自我,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故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研讨现状,基于园内设施研讨区域游戏的实施方案,使幼儿在此过程中促进自我成长。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前置条件
幼教事业发展至今,幼儿园的建筑范围普遍得到了扩张,已能够基本满足幼儿的生活活动。但想要在园内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教师就需要对园内的建筑和设施进行审查,采用合理手段将危险性过高的建筑和设施进行改善,使其符合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要求,保障幼儿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适当腾挪园内和教室内的设施,使其富含趣味性和美观性,减少长时间生活后对幼儿产生压抑感的概率,使幼儿园和教室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培养温床。
当教师将幼儿园的空间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后,就应当从时间概念上着手,给幼儿传达正确的作息时间,使其能够在活跃时活跃,安静时安静,尽量保证幼儿园内的秩序性。在安静时间里教师可以以富有趣味性的手段使学生在午休环节、晚上熄灯环节时保持静谧,尽量使其不影响其他幼儿的休息,保证每一位幼儿的作息规律,以便区域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使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够精神饱满,富有活力,从而保证幼儿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科学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幼儿活动时间和空间进行区域游戏
教师在进行游戏引导时,需要先进行基本的观察,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够发现幼儿的普遍活跃时间,针对此做出区域游戏时间的规划,基于幼儿的活跃时间开展区域游戏能够使游戏效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将园内空间做出规划调整,使幼儿在一片安全系数较高的场所进行活动,由此基于幼儿活动空间开展区域游戏能够使幼儿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如此,教师合理规划幼儿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范围,能够使幼儿所处的环境质量和游戏效率得到质的提升,从而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健康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促使其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可以选择《蚂蚁搬豆》游戏,教师先将幼儿三三分组,使其扮演游戏中的蚂蚁角色,其中一名幼儿成站立姿势,两手张开作为蚂蚁触角;另外两名幼儿弯腰抱住前一名幼儿的腰部,如此形成“蚂蚁”状。随后教师使各组的“蚂蚁”按顺序排队行走,相互配合,注意行为,避免摔倒、踩脚的事件发生。最后教师在园内活动区域内利用周围设施,使其形成障碍物,使学生绕过这些障碍物尽快到达终点,拿到教师在终点放置的“豆子”后再返回,并告知幼儿:“第一组返回的‘蚂蚁’有奖励哦!”
教师需要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时刻关注幼儿动态,及时发现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必要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此,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蚂蚁搬豆》小游戏,可以使得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运动能力、观察能力等,使小游戏中也能够蕴含“大智慧”,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发展。
(二)增进园内游戏材料的投放促进游戏趣味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时,尤其需要重视活动材料的作用,运用好活动不仅能够增进游戏的乐趣和代入感,还能够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需要以幼儿为主体,设计针对幼儿的材料投放位置、环境和形式,以此保证活动材料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保证活动材料的丰富能够保障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进而确保幼儿对游戏产生较大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事物、掌握事物,最终熟练使用事物。
例如,教师在帮助幼儿开展《钓鱼》游戏时,先准备好活动材料:薄纸板、纸夹、报纸、大约45厘米长的线绳等物品。然后再薄纸板上用彩笔画下三条不同大小的鱼,将其剪下,依鱼的大小进行定分:1分、3分、5分。然后将纸夹粘在鱼的鼻子尖上,使其形成:大鱼露出多,中鱼露出较少,小鱼露出最少。如此最小的鱼最难以被捉。随后教师将报纸卷起粘合后作为鱼竿,将线绳固定在一个纸夹中,将纸夹展开后形成鱼钩,将线与鱼竿粘起。最后教师使幼儿坐在高处,将大鱼、中鱼、小鱼放在底下,使幼儿们分别进行钓鱼。教师作为裁判,看谁能够在五分钟之内钓得做多,最后对名次好的幼儿作出奖励,表示激励。
如此,教师通过《钓鱼》游戏的开展,通过游戏内容分别制作了相对应的活动材料,使幼儿们通过对活动材料的应用理解其材料道具的用处,进而帮助幼儿对各类事物的认知,在提升其游戏体验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认知理解、观察等能力得到了提升,进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结束语
综上,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时需要注意空间和时间的规划,在保证幼儿在精力充沛时在宽敞或危险性较低的空间内进行游戏,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游戏动态,在日常重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加以记录后用于日后游戏的开发和设计,进行保证幼儿能够在在游戏中进步,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娇,吴迪.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科幻画报,2021(02):63-64.
[2]王莹.小游戏 大智慧——幼儿园区域游戏实施策略探讨[J].科普童话,2020(28):146.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有效方法
幼儿园区域游戏主要是依托于现实基础,使幼儿对周遭世界和事物产生认知和理解,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目前的幼教事业中,区域游戏是教师的主要教育方式之一,此种游戏方式具有独特的灵活性、趣味性、培养教育性,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自我,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故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研讨现状,基于园内设施研讨区域游戏的实施方案,使幼儿在此过程中促进自我成长。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前置条件
幼教事业发展至今,幼儿园的建筑范围普遍得到了扩张,已能够基本满足幼儿的生活活动。但想要在园内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教师就需要对园内的建筑和设施进行审查,采用合理手段将危险性过高的建筑和设施进行改善,使其符合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要求,保障幼儿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适当腾挪园内和教室内的设施,使其富含趣味性和美观性,减少长时间生活后对幼儿产生压抑感的概率,使幼儿园和教室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培养温床。
当教师将幼儿园的空间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后,就应当从时间概念上着手,给幼儿传达正确的作息时间,使其能够在活跃时活跃,安静时安静,尽量保证幼儿园内的秩序性。在安静时间里教师可以以富有趣味性的手段使学生在午休环节、晚上熄灯环节时保持静谧,尽量使其不影响其他幼儿的休息,保证每一位幼儿的作息规律,以便区域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使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够精神饱满,富有活力,从而保证幼儿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科学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幼儿活动时间和空间进行区域游戏
教师在进行游戏引导时,需要先进行基本的观察,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够发现幼儿的普遍活跃时间,针对此做出区域游戏时间的规划,基于幼儿的活跃时间开展区域游戏能够使游戏效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将园内空间做出规划调整,使幼儿在一片安全系数较高的场所进行活动,由此基于幼儿活动空间开展区域游戏能够使幼儿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如此,教师合理规划幼儿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范围,能够使幼儿所处的环境质量和游戏效率得到质的提升,从而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健康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促使其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可以选择《蚂蚁搬豆》游戏,教师先将幼儿三三分组,使其扮演游戏中的蚂蚁角色,其中一名幼儿成站立姿势,两手张开作为蚂蚁触角;另外两名幼儿弯腰抱住前一名幼儿的腰部,如此形成“蚂蚁”状。随后教师使各组的“蚂蚁”按顺序排队行走,相互配合,注意行为,避免摔倒、踩脚的事件发生。最后教师在园内活动区域内利用周围设施,使其形成障碍物,使学生绕过这些障碍物尽快到达终点,拿到教师在终点放置的“豆子”后再返回,并告知幼儿:“第一组返回的‘蚂蚁’有奖励哦!”
教师需要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时刻关注幼儿动态,及时发现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必要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此,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蚂蚁搬豆》小游戏,可以使得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运动能力、观察能力等,使小游戏中也能够蕴含“大智慧”,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发展。
(二)增进园内游戏材料的投放促进游戏趣味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时,尤其需要重视活动材料的作用,运用好活动不仅能够增进游戏的乐趣和代入感,还能够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需要以幼儿为主体,设计针对幼儿的材料投放位置、环境和形式,以此保证活动材料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保证活动材料的丰富能够保障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进而确保幼儿对游戏产生较大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事物、掌握事物,最终熟练使用事物。
例如,教师在帮助幼儿开展《钓鱼》游戏时,先准备好活动材料:薄纸板、纸夹、报纸、大约45厘米长的线绳等物品。然后再薄纸板上用彩笔画下三条不同大小的鱼,将其剪下,依鱼的大小进行定分:1分、3分、5分。然后将纸夹粘在鱼的鼻子尖上,使其形成:大鱼露出多,中鱼露出较少,小鱼露出最少。如此最小的鱼最难以被捉。随后教师将报纸卷起粘合后作为鱼竿,将线绳固定在一个纸夹中,将纸夹展开后形成鱼钩,将线与鱼竿粘起。最后教师使幼儿坐在高处,将大鱼、中鱼、小鱼放在底下,使幼儿们分别进行钓鱼。教师作为裁判,看谁能够在五分钟之内钓得做多,最后对名次好的幼儿作出奖励,表示激励。
如此,教师通过《钓鱼》游戏的开展,通过游戏内容分别制作了相对应的活动材料,使幼儿们通过对活动材料的应用理解其材料道具的用处,进而帮助幼儿对各类事物的认知,在提升其游戏体验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认知理解、观察等能力得到了提升,进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结束语
综上,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时需要注意空间和时间的规划,在保证幼儿在精力充沛时在宽敞或危险性较低的空间内进行游戏,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游戏动态,在日常重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加以记录后用于日后游戏的开发和设计,进行保证幼儿能够在在游戏中进步,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娇,吴迪.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科幻画报,2021(02):63-64.
[2]王莹.小游戏 大智慧——幼儿园区域游戏实施策略探讨[J].科普童话,2020(2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