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分析

【作者】 菅 广

【机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五家尧幼儿园)


【正文】摘 要: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之一,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天性进行适当的引导,而自主游戏可以为幼儿带来快乐的同时增进其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审时度势观察游戏进程,在关键时刻介入游戏,使游戏能够顺利进展。故此,本文将结合实例,研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的分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开展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幼教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游戏;教师支持性;有效途径
  幼儿自主游戏在幼教事业中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随意性较强的幼教活动。在幼儿群体中引导开展自主游戏能使学生在获得游戏满足感的同时,为学生的交流、表达等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而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开展时为其提供支持和引导,在支持中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在引导中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使学生避免在幼儿的成长阶段中接收负面思想,从而产生不良影响。
  一、教师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的适当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挖掘,并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能够得到妥善引导。假设教师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未能在必要时进行支持和介入,有较大的可能会使幼儿在游戏进行时偏离原有的发展道路,在幼儿游戏的随意性中肆意发展,此种脱离预期发展的情况在幼儿教育并不符合要求。故教师在适当时机介入和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游戏时体会游戏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更可以把控游戏发展,避免对幼儿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教师引导并支持开展幼儿自主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的认知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社会化发展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带来提升和帮助,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培养温床,使其身心能够健全发展。故此,不受控制、肆意发展的自主游戏万不可取,只有教师的在幼儿进行游戏时适时介入并支持,才能够使幼儿健康、安全地进行自主游戏,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教师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幼儿心理特征,科学规划游戏
  在幼儿教育事业中,教师在进行开展游戏前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进行游戏的规划,在适当时改变游戏框架,灵活运用,使其能够在幼儿游戏活动中产生较大的益处,尽量排低游戏危险性和不良导向。此外,教师需要在依据幼儿的思维方式、理解认知能力后进行游戏的创新,贴合实际为学生创设最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游戏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游戏中体现自我价值,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例如,教师在进行幼儿自主游戏时,可以选择开展《狐狸和兔子》的游戏,使全班36名学生按照顺序在场地中间围圈,并将6把椅子放在圈中央。教师将场景布置妥善后,使学生使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筛选出1名幼儿来扮演狐狸,6名幼儿来站在椅子上扮演大树,而其他29名幼儿则蹲下来作为森林。当游戏开始后教师需要扮演小兔妈妈:“今个天可真好呀,我们到树林里面完去吧,好不好?”幼儿们带着小兔头饰后蹦蹦跳跳的进入圆圈并说:“小白兔,耳朵长,树林里面捉迷藏。采蘑菇,很高兴,小心狐狸不上当!”说完后扮演小兔的学生需要在大树旁蹲下采蘑菇,当教师扮演的兔妈妈说:“狐狸过来了!”后,扮演狐狸的幼儿需要进入森林中捕捉小兔,当小兔蹲在大树旁边时就表明小兔已经进洞,是安全的,狐狸就不能再捕捉,但小兔不能在洞中待的时间过长,不然容易被“饿死”。被捉到的小兔就需要跟着狐狸到狐狸家蹲下,当狐狸捉够4-5名兔子后,就代表狐狸的游戏胜利了,当狐狸过长时间没能捉够小兔就代表小兔胜利,胜利者能够获得教师奖励的小红花。
  如此,教师将原有的《狐狸和兔子》的游戏框架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适当改变后,使其契合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观察自主游戏进程,寻找介入时机
  在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需要认真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来判断幼儿对游戏的接收度和幼儿的性格特点,从而做到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心理,在脑海中建立大致对应的模板体系。因为幼儿的心理不够成熟,身心发展不够健全,他们在进行游戏时往往都会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困难,部分幼儿会想方设法解决,部分幼儿会因为挫折放弃游戏的进行。而教师就需要在游戏进行时认真观察学生,在心中思考哪些问题幼儿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不能够解决。教师需要在心中研判,在适当时机介入游戏,引导游戏进程,保证学生身心发展。
  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盲人打鼓》的游戏时,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一小鼓和几条遮眼布,在游戏开始后使幼儿戴上遮眼布从起点位置按照脑海中的印象走到打鼓的前面,只要用锤子进行敲鼓三次就代表胜利。教师在游戏进程中需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行为和神态,学生蒙上眼睛后自身的平衡能力和感知能力都将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学生的较易产生危险,所以教师需要在正在进行游戏的幼儿旁边保证其安全性。基于幼儿天性,部分幼儿可能会对正在进行游戏的幼儿产生不良骚扰,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游戏的不稳定性,故此教师在幼儿出现此种情况后需要前往制止,并告知:“他们在进行游戏哦,不能够打扰的。你看待会要是你也蒙着眼睛玩游戏,老师去给你捣乱,你心里怎么样呀?肯定不好受对不对?”
  如此,教师及时观察幼儿表现,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同时也要观察其他幼儿影响游戏进程,并通过言传身教使幼儿能够明白自己行为的正确性,从而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环境感知力和是非观。
  结束语
  综上,幼儿自主游戏在幼儿发展中具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在游戏进行时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心理,保证游戏游戏出错时能够及时介入,在其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感知力、三观和理解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综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惠芹.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观察识别和支持策略[J].新教育,2022(19):87-88.
  [2]刘亚丽.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策略[J].智力,2021(36):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