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课堂示范的重要性

【作者】 欧 婷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正文】摘 要:课堂示范教学对小学美术教学至关重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在示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美术课堂教学示范的对策展开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示范教学;创造思维;个性表达课堂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绘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常老师都会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是对美的感受与抒发,单单通过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晰和全面。绘画的技法和技巧也不能只是通过语言来传授。由于学科的性质不同,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欣赏和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美、领悟美,从而实现表达美的目的。示范在美术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示范在教学的重要,也使得一些教师在示范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误区。
  一、小学美术教学在示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一味示范养成了学生“照葫芦画瓢”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的绘画技法不多,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绘画思维,大多以模仿为主。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以至于老师的每一个动作他们都铭记于心,然后复制在自己的画面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思维惰性,作品缺乏多样性。某中程度上这种示范反而禁锢和阻碍了学生的原创性。
  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淡化了教师的示范
  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忽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参与问题的讨论,独立提出、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学生自己学习,更不是不需要老师教。所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美术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的经验不是学生在短期内能够探索出来的。失去教师的引航,学生大多只会在原地转圈,或者偏离航线。
  3.多媒体展示代替了教师的示范
  如果美术课堂都是依赖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而忽略了示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视觉感官上,而不能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美不仅仅是欣赏,更多的是领悟和运用。教师的示范正是教会学生如果表达和运用那些知识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美。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示范的对策
  (一)美术教学呼唤课堂示范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需要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形象地贯彻教学意图,明确教学方向,提出教学要求,学生则通过示范来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正确了解作画过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如色彩的配置,中国画——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水粉画——高低的变化;儿童画——油画棒的接色、色彩的搭配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的示范指导。只有学生亲眼看到作画的过程,才能真正体会要领,尤其是对学生产生的疑惑,通过教师的当场挥笔演示,才能令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二)示范要因材施教,且“范”无定式
  示范要从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选用。示范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不要为了示范而示范,要在合适的时候,用的恰到好处。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先带领孩子们畅想心中的想法,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帮助孩子们完善他们的构图已经背景的添加,尽量让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心中画面。对于思维能力偏弱部分学生,老师可以给出参考性的实例,但不要给完整的,要给留学生一些发挥的空间。渐渐的学生也能具备一定的解疑能力。对于高年级的教学,可以适当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待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在主体物设计、背景构图等方面稍加点拨即可。比如在中国画的课中,教师只要教会学生调墨运笔,至于画什么,怎么画,完全可以教给学生自由发挥。画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把握好水墨的浓淡变化,无论怎么画,都可以从中体会水墨的韵味。至于物体造型的准确性,则需要勤加练习熟能生巧。
  (三)教学示范是激发创作的重要环节
  教学示范正如一出戏,人们不但要看到剧的结局,还要看到剧的起因、发展、高潮。一幅画固然重要,有说不尽的美妙之处,但学生也很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如果不示范,那么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是个谜,永远不能了解艺术的真谛。学生如果几年的美术学习中没有看到老师一次示范的过程岂不悲哉?岂能感受美术的魅力?岂能培养学生应有的审美能力?又怎能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今的美术课堂出现了两个极端,有的教师上课时依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这样“空对空”对学生说教,使原本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讲得干巴巴,枯燥得没有一点“味道”。有的教师花了很长的时间制作课件让学生欣赏,试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但学生们很多时候最想知道的是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我能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什么比示范更直截了当的呢?而教师的当堂示范,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学生听得明白、看得清楚。掌握了制作步骤,就会对老师作品产生神秘感,逐渐变得亲切和渴望,直至产成共鸣。教学实践证明,范画教学的优势是美术教学中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范画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又给美术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示范要兼顾整体,且“范”有层次性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示范内容的定量标准不能只是培优或者补差,更多是要考虑大众人群。要在保证大多数学生美术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兼顾小部分群体。要大面积提高美术素质和个性特长相结合。根据不同基础素质的学生提不同标准的要求,尽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让学生在进步中树立自信。在《剪窗花》一课中,我只示范了折纸的技巧。如:对折时要边角对齐,在设计图案时要考虑镂空之后的效果,以及镂空的整体连续性。最后强调了整幅作品的外型和作品内部图形的关系,取同取异各能表达作品怎么的效果。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了。尽管作品质量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甚至有些同学还完成了不同风格的作品。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对示范尺度的把握,不断探索教学技艺,提高示范教学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是每个美术教师的共同目标。适量适度的课堂示范,能让学生更好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学生就像一座硕大的宝藏,教师精心的指引开采能让学生绽放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