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冯雪玲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教育信息化发展是教育改革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都要加强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打造现代化的高效课堂。文章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研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实践策略,整理并归纳结果。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介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包括用它设计导入、创设情境、拓展内容等,能够显著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听课状态,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今天,其优势与价值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然而,虽然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学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教师也都运用信息技术去教学,但是很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停留在PPT制作与运用上,形式虽变但本质未变,PPT上的内容是传统板书式教学环境下黑板上的内容或者课本上的内容,这样的创新未能真正触及根本,所以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基于此,本文就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如何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进行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导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
新课导入至关重要,好的导入就是好的开头,后续的一切活动开展起来也会游刃有余,而如果没有开一个好头,后面的各部分环环相扣,自然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堂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带着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抓住高中生喜欢看影视资源这一契机,在课上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集中精神,教师可以继续向他们提问:“王熙凤有什么特点,给林黛玉带来什么感觉?出场是什么样的?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采取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在影视剧的吸引以及多个问题的重重驱动下,学生对《红楼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进本节课的文本,从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参与知识探究活动,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打造好的开头。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资源比较匮乏,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够合理,以“讲解—接受”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热情不高。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环境有很高要求,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作支撑,学生就缺少了审美的载体,尤其在阅读过程中,难以体验到文本中蕴含的意境美、文化美、精神美、旋律美等。新形势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吸引高中生的心绪,因势利导地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使其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以《荷塘月色》一课为例,这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语言优美、意境优美,但是缺乏审美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高中生难以领略作者的语言美以及勾勒出来的景色之美。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作者朱自清描绘的美丽画面直观展示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再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精美的语言,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情语与景语浑然一体的魅力,同时体会到优美、精炼的语言所呈现出来的表达效果。最后,我们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积累优美动人、清新隽永的语言,交流阅读收获。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相较于其它学段,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具有繁多、复杂等特点,在传统语文课上,能够透彻、清楚地讲完重点内容已是不易,拓展教学内容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而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轻松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之便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其文化修养,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拓展讲解《史记》以及这本著作的作者司马迁的文学常识,使学生清楚文章的创作背景,这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又为学生深度阅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鸿门宴中一些主要人物拓展引进关于介绍该人物的专题视频,从而评价各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了增强教学趣味性,还可以引入《鸿门宴》电影中的片段,以此为载体给学生拓展讲解人际沟通艺术等,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以及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创新之举,其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刷新语文成绩,让他们的思维、视野、学习能力等均能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秉持着“全过程结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推动高效语文课堂的成功构建。
参考文献:
[1]马璐,贾洋洋,苟江凤,张诗林,卢娥.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9):75-76.
[2]陆萍.网络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84-85.
[3]张晓坤.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变革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9,17(21):83-84.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今天,其优势与价值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然而,虽然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学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教师也都运用信息技术去教学,但是很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停留在PPT制作与运用上,形式虽变但本质未变,PPT上的内容是传统板书式教学环境下黑板上的内容或者课本上的内容,这样的创新未能真正触及根本,所以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基于此,本文就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如何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进行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导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
新课导入至关重要,好的导入就是好的开头,后续的一切活动开展起来也会游刃有余,而如果没有开一个好头,后面的各部分环环相扣,自然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堂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带着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抓住高中生喜欢看影视资源这一契机,在课上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集中精神,教师可以继续向他们提问:“王熙凤有什么特点,给林黛玉带来什么感觉?出场是什么样的?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采取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在影视剧的吸引以及多个问题的重重驱动下,学生对《红楼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进本节课的文本,从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参与知识探究活动,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打造好的开头。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资源比较匮乏,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够合理,以“讲解—接受”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热情不高。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环境有很高要求,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作支撑,学生就缺少了审美的载体,尤其在阅读过程中,难以体验到文本中蕴含的意境美、文化美、精神美、旋律美等。新形势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吸引高中生的心绪,因势利导地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使其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以《荷塘月色》一课为例,这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语言优美、意境优美,但是缺乏审美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高中生难以领略作者的语言美以及勾勒出来的景色之美。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作者朱自清描绘的美丽画面直观展示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再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精美的语言,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情语与景语浑然一体的魅力,同时体会到优美、精炼的语言所呈现出来的表达效果。最后,我们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积累优美动人、清新隽永的语言,交流阅读收获。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相较于其它学段,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具有繁多、复杂等特点,在传统语文课上,能够透彻、清楚地讲完重点内容已是不易,拓展教学内容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而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轻松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之便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其文化修养,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拓展讲解《史记》以及这本著作的作者司马迁的文学常识,使学生清楚文章的创作背景,这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又为学生深度阅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鸿门宴中一些主要人物拓展引进关于介绍该人物的专题视频,从而评价各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了增强教学趣味性,还可以引入《鸿门宴》电影中的片段,以此为载体给学生拓展讲解人际沟通艺术等,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以及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创新之举,其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刷新语文成绩,让他们的思维、视野、学习能力等均能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秉持着“全过程结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推动高效语文课堂的成功构建。
参考文献:
[1]马璐,贾洋洋,苟江凤,张诗林,卢娥.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9):75-76.
[2]陆萍.网络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84-85.
[3]张晓坤.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变革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9,17(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