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彭凤琼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花园小学五星分校)


【正文】摘 要:日常生活内使用最频繁的数学常识便是计算了,而且,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老师应高度重视数学计算教学。基于此,文中主要通过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指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希望研究能够为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生的学习科目中,数学是必修课,且数学计算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尤为重要,是小学生对其余学科进行更好学习的基础,也关系着日后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通常,小学阶段的孩子自身的学习技能都很强,尤其是低年级时期需要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根基,而数学计算对小学生逻辑性思绪有着很好地激发功能,可开拓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其拥有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老师应强化对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培养。
  一、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
  据了解,尽管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有着关键地位,但当前的计算教学并不是完美的,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通常时候,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并不是通过灵活的方式把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而是死记硬背,很多学生有着较差的口算技能,使得其很难增强笔算与估算等技能。还有就是,计算教学中,老师仅仅根据书本进行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致。此外,小学数学老师没有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挖掘,对其学习缺乏鼓励性措施,而且,未强化对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课后巩固与练习,使其把握计算方式的效率低下,这些都影响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计算兴致
  小学时段的孩子多好奇心重、爱玩爱闹,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若数学老师仅采取单一无味的传统授课形式,则很难吸引到小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致,进而令整个教学效率低下。小学数学老师应意识到这一点,可在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情景,更好地吸引学生对计算的兴致,也可令学生真正看到计算并非简单无味的加减法,而有着自身的价值。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丰富计算教学。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9加几》的时候,创设了以下情境:小猴子开了一家水果店,让我们看看水果店里有哪些水果,你观察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盒子里有9个苹果,盒子外面有4个苹果。接着让学生自主提问,你能根据条件提出一道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连贯地去描述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接着列式:9+4。从而积极去投入到探究计算教学中去,提高计算教学课堂的参与度。
  (二)注重探究,提高参与程度
  在新授的计算教学中,学生直接去计算往往错误率较高,因而教师需要在新授的时候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可以借助学具小棒,或者计数器,或者算盘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摆一摆,拨一拨,可以运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感受到算理的探究过程。算理是计算的核心,没有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没有意义的,因而需要孩子去通过动手操作,去自主探究,这样孩子就会自然得出计算的方法,更好地理解算理,由形象到抽象,更加容易接受计算方法,印象也更深刻。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的时候,可以借助圆片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分一分,把圆片平均分,从而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意义: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或者把把总数每几个分一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10根捆成一捆,更好地去理解凑十法表示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发现,得到计算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计算教学课堂的参与程度。
  (三)变式练习,熟练掌握计算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充分的变式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在设计计算的变式练习可以多样化一些,而不是单纯的直接计算。填空题,连线题,选择题,口算,竖式计算以及解决问题等,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富有趣味,有梯度,保证变式练习的“质”。变式练习的“量”也需要适中,不易一下子做太多,让学生造成枯燥,厌恶的感觉。在讲解校对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方法,比如利用投影,学生作业一起评价,又如学生板演,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讲解,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让变式练习有趣多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变式练习除了笔头的,口算也是尤为重要的。
  (四)养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在教学竖式计算的时候,必须要求学生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避免掉一些因为计算习惯而出的错。另外在教学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的时候,退位要给退1的十位上的数字戴上“小帽子”,而进1要在进位的那一位上写上小1。书写也要整洁干净,有的同学书写潦草导致自己计算的时候把数字看错了,这样的错误就很不应该了,需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计算习惯。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对于学生除法的笔算,在计算中要求从最高位算起,并且要数位对齐,商的位置也要写正确,对齐,这样良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计算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拥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数学乃至其余学科的学习均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数学老师应重视对小学生的计算教学,努力吸引学生对计算的兴致,重视自身的指引辅助作用,突显计算知识的实用性,强化学生的计算练习,更好地提升计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淑.把握计算内涵,放飞课堂生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2017,(04):24-25.
  [2]朱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