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作者】 李培培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文峰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学科教学中最有难度的一门学科,它不同于其他文科类学科简单易懂。又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贪玩,放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少之甚少,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可谓是难上加难。为此,教授小学数学的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同时也要把学生眼中难如登天的小学数学以一种最简单最生活化的形式展开。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权利,同时还要有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行生活化的教育策略。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技能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感受到数学课程的生活性和专业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思维和综合实践技能。本文试着探讨一下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就需要教师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讲解,并根据教学内容举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并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情有独钟,对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到骄傲与自豪,并探究数学的奥秘。
一、运用生活情景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数学需要发散思维,对于思维单一、不善于思考的学生而言,小学数学自然而然成为晦涩乏味的代名词,是他们一提起就会抱怨连天的缘由,是他们学习总成绩的拖后腿,是他们不偏科的阻力。所以,教授小学数学的教师要把学生眼中的天书——数学,变成能让他们兴趣浓厚,爱不释手的漫画一样,生动有趣。同时,要把他们所认为的高高在上的数学变成通俗易懂的数学。因此,教师可以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改变认知。首先,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选取一些能发散思维的例子。其次,教师要根据所选的例子,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情景教学中。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从情景教学中讲出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讲解。比如在学习《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先根据这一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告诉学生横排称为行,要从前往后数;竖排称为列,要从左向右数。然后,教师则对学生提出情景规则:“如果说到第一列,那么第一列的同学要站起来,其余没有说到的同学则保持不动。如果说到第2列,第3行,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同学要站起来,然后再指定五位同学的具体位置。答对的同学将会奖励1根棒棒糖,自告奋勇的同学答对了也同样有奖励。”情景教学完之后,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他们早上做广播操的位置也是运用这一课的知识,然后教师再继续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授课。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发觉数学课堂的生动有趣,对数学感兴趣,从而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
二、选取生活教学素材,简单易懂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离不开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晦涩难懂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高高在上,在生活中不像语文、英语一样可以运用。所以,教师授课时,可以选用与数学相关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简单易懂的。而且,在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举例更能拉进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为此,教师授课时首先要根据课本的知识选取相关的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展示教学素材并根据学生有的东西进行举例,让学生跟随教师教学进度积极参与问答。最后,教师可以选取与教学相关的奖品,给回答正确的学生奖励。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选取生活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道具。比如:长方形的本子和正方形的粉笔盒。其次,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授课时要把选取的教学道具展示给学生,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粉笔盒或者书本等进行举例。其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回答教室里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物品。最后,教师则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奖励。比如找出正方形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正方形的饼干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清晰明白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高高在上,晦涩难学的。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
正所谓,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学习到最后都是需要运用的,更何况数学这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相关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不只是考试,还是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从而更主动去学习数学,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奥秘。为此,教师授课时可以先根据课本内容讲一个含有问题的故事。其后,教师再对故事进行讲解,并开始教授课本知识。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该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比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先根据课本内容,讲一个含有减法知识又带有问题的故事。如:‘小明妈妈给小明19块钱,让小明自己买三根铅笔和两个橡皮擦。小明去买,老板告诉他一根铅笔3块钱,一块橡皮擦2块钱,所以小明的钱够不够买?’讲完故事后,教师再让学生借助自己有的东西进行计算。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答案,并开始进入课本教学。最后,在教学内容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买东西时会用到,在算事物的数量时也会用到。并告诉学生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好数学不仅可以提高成绩,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这样,学生便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明白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成绩。这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会感到自豪,会对数学感到前所未有的兴趣。
四、优化作业设计布置模式
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的数学作业形式多为重复单一的书面习题形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评价也多是以习题完成的准确率和速度来衡量,学生也没有将自我的学习重点放在数学知识技能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上。要有效地推行生活化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更加具备主观性和开放性的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校园,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应用。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发放当地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然后让学生们以数学调查小组的形式到街头巷尾中去进行实地调查,如对某小区的人口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在该小区居住的人群年龄、性别的统计情况”。随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选统计图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分析,让学生们享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所在。例如学生们可以应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应用条形统计图对不同的变量进行对比,应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不同数据的占比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对彼此的社会调研和统计图制作作业进行分享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的数学学习技巧,促进合作氛围的形成。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思维,开展生活化的趣味数学教学模式。小学教师要让数学与生活结合,让数学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数学知识技能实用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简单易懂的。同时,还会觉得数学课堂是生动有趣的,从而聚精会神听讲。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基于生活化理念创新小学数学教学[J].科教导刊,2021(01):172-173.
[2]郝伊凡.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教学更精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4.
[3]李志恒.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90-91.
[4]曾玉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 中外交流,2021,28(5):687-688.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就需要教师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讲解,并根据教学内容举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并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情有独钟,对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到骄傲与自豪,并探究数学的奥秘。
一、运用生活情景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数学需要发散思维,对于思维单一、不善于思考的学生而言,小学数学自然而然成为晦涩乏味的代名词,是他们一提起就会抱怨连天的缘由,是他们学习总成绩的拖后腿,是他们不偏科的阻力。所以,教授小学数学的教师要把学生眼中的天书——数学,变成能让他们兴趣浓厚,爱不释手的漫画一样,生动有趣。同时,要把他们所认为的高高在上的数学变成通俗易懂的数学。因此,教师可以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改变认知。首先,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选取一些能发散思维的例子。其次,教师要根据所选的例子,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情景教学中。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从情景教学中讲出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讲解。比如在学习《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先根据这一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告诉学生横排称为行,要从前往后数;竖排称为列,要从左向右数。然后,教师则对学生提出情景规则:“如果说到第一列,那么第一列的同学要站起来,其余没有说到的同学则保持不动。如果说到第2列,第3行,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同学要站起来,然后再指定五位同学的具体位置。答对的同学将会奖励1根棒棒糖,自告奋勇的同学答对了也同样有奖励。”情景教学完之后,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他们早上做广播操的位置也是运用这一课的知识,然后教师再继续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授课。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发觉数学课堂的生动有趣,对数学感兴趣,从而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
二、选取生活教学素材,简单易懂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离不开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晦涩难懂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高高在上,在生活中不像语文、英语一样可以运用。所以,教师授课时,可以选用与数学相关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简单易懂的。而且,在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举例更能拉进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为此,教师授课时首先要根据课本的知识选取相关的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展示教学素材并根据学生有的东西进行举例,让学生跟随教师教学进度积极参与问答。最后,教师可以选取与教学相关的奖品,给回答正确的学生奖励。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选取生活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道具。比如:长方形的本子和正方形的粉笔盒。其次,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授课时要把选取的教学道具展示给学生,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粉笔盒或者书本等进行举例。其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回答教室里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物品。最后,教师则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奖励。比如找出正方形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正方形的饼干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清晰明白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高高在上,晦涩难学的。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
正所谓,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学习到最后都是需要运用的,更何况数学这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相关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不只是考试,还是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从而更主动去学习数学,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奥秘。为此,教师授课时可以先根据课本内容讲一个含有问题的故事。其后,教师再对故事进行讲解,并开始教授课本知识。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该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比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先根据课本内容,讲一个含有减法知识又带有问题的故事。如:‘小明妈妈给小明19块钱,让小明自己买三根铅笔和两个橡皮擦。小明去买,老板告诉他一根铅笔3块钱,一块橡皮擦2块钱,所以小明的钱够不够买?’讲完故事后,教师再让学生借助自己有的东西进行计算。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答案,并开始进入课本教学。最后,在教学内容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买东西时会用到,在算事物的数量时也会用到。并告诉学生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好数学不仅可以提高成绩,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这样,学生便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明白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成绩。这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会感到自豪,会对数学感到前所未有的兴趣。
四、优化作业设计布置模式
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的数学作业形式多为重复单一的书面习题形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评价也多是以习题完成的准确率和速度来衡量,学生也没有将自我的学习重点放在数学知识技能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上。要有效地推行生活化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更加具备主观性和开放性的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校园,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应用。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发放当地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然后让学生们以数学调查小组的形式到街头巷尾中去进行实地调查,如对某小区的人口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在该小区居住的人群年龄、性别的统计情况”。随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选统计图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分析,让学生们享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所在。例如学生们可以应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应用条形统计图对不同的变量进行对比,应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不同数据的占比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对彼此的社会调研和统计图制作作业进行分享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的数学学习技巧,促进合作氛围的形成。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思维,开展生活化的趣味数学教学模式。小学教师要让数学与生活结合,让数学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数学知识技能实用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简单易懂的。同时,还会觉得数学课堂是生动有趣的,从而聚精会神听讲。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基于生活化理念创新小学数学教学[J].科教导刊,2021(01):172-173.
[2]郝伊凡.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教学更精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4.
[3]李志恒.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90-91.
[4]曾玉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 中外交流,2021,28(5):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