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作者】 郝 昆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小学)


【正文】摘 要:数学文化是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它是理性中的感性体现,犹如“润物细无声”滋养着我们的数学学习。很多人往往认为数学是跟冷冰冰的数字打交道,不应涉及文化的东西。但事实上,数学与数学文化是相伴而生的,任何知识的由来都是时代与规律的碰撞,都是人与自然建立联结的过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只是人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科学规律,而文化则是贯穿人类从发现到了解,再到学习、传承、发展的全过程。加强文化教育,不是对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而是让学生对数学的本质有一个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技术化、知识化、机械化的倾向。为应付考试,大多关注知识教学及学生练习情况,而忽视了数学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小学数学;教学;文化教育;实施
  一、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是有思想、有内涵的。在数学学习中穿插着学一学数学的由来、数学家的介绍、运算符号的法明等等,这样课堂不会成为单调运算的一节课了。学生也容易被这些叙事性、情感性的教学而吸引,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剖开数学只是单调计算的外衣,深入到数学的内在思想。数学文化的学习是对理性思维的补充。数学学习中的计算和推理的理性学习会让学生感觉枯燥,而适当的渗透数学文化教学,让数学的理性学习更具情感性,更加有血有肉,充盈着整个数学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堂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的计算课会让他们的神经处于一个过度兴奋的时段,这样反而会更加疲惫,适当的进行数学故事、史料和趣闻的分享会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思想上的熏陶。数学学科的美感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数学的秩序感、精确性、对称性等都使数学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就像许多著名画家同时也是名优秀的数学家一样,数学对现代美学的促进意义不弱于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美从何而来,从它自身的吸引力,它带给人的愉悦感以及它呈现的价值体现出来。数学的美,既有思维碰撞的美,也应有精神愉悦的美。那么,数学文化的学习就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它使数学的学习更有力量,使原本冰冷的数字有了温度,一个个呈现出来的数字变得活跃起来、运动起来、流畅起来,美也就在这流动中呈现出来了。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渗透策略
  (一)整合数学发展历史,展现数学文化魅力
  数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是数学符号、数学公式等等数学文化发展史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明白数学对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重要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可真切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眼界,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数学文化。例如,《年、月、日》这一课可为学生讲解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和十二时辰计时法,让学生了解我国计时方法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只看日、夜辨别,到后来日晷和沙漏计时的发明,让小学生学会时、分、秒换算的同时,也会在日常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计算时间,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小学生对年、月、日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新、更快捷、更简便的计时。
  (二)借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自主思考性学习氛围
  在当前先进的教育科技推动下,数学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如白板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来为学生传递和展示内涵丰富的数学文化,来构建数学文化气息更加浓郁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在数学文化不断的熏陶下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价值。例如,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就可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先为学生展示一下小数的由来,再为学生介绍小数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数学家,可用多媒体播放课前搜集好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是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式来表示小数,再为学生介绍有了阿拉伯数字之后小数点的发展,让学生可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小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可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引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探究兴趣,还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可更好的提升小数学的数学文化素养。
  (三)数学文化与知识探究过程相融合
  数学文化应伴随着知识探究过程一起学习。例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教学,可先让学生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形的运动”的教学设计。通过自己动手对折、画出草图、剪纸探究的过程,体会剪纸的艺术性,把民间的剪纸艺术与数学学习相结合,欣赏剪纸中体现的对称美。这样的学习,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和分析,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领会数学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文化。教学中可先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人民币的发展过程,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使用人民币买东西,通过买卖交易,体会人民币中元、角、分的关系,并总结出这种关系的内在联系。这样使学生不浪费和随便花钱,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还可让学生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新知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实施多种有效地教学方式,深入探究和分析教材内涉及数学文化的内容,增强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学习意识,借助数学思维展现数学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习杰出数学家的专研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数学知识探究过程,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关于数学的有趣发现等。
  三、结束语
  综上看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对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探究能力培养起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深化了教师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推动了专业能力的发展。数学学习除了知识、技能和思维的基本素养外,教师应转变观念,鄙弃功利,不要一味迎合考试而忽视了人文性的教学,数学文化应渗透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有意识的将数学文化润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精神境界。数学文化的渗透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广大教师应针对数学文化渗透这一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积极探究有效策略,促进数学有效课堂构建,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梅.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初探[J].教育研究,2011,(06):92.
  [2]陈婷. 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9,(12):30.
  [3]李廷彬.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教育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6(06):32-33.
  [4]古雄飞.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新课程研究,2017(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