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探究

【作者】 靳修珍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学校)


【正文】  摘 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是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从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设计入手,根据活动的要求和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大课间活动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种合理化的活动形式、内容和设计原则。
  关键词:原则;大课间;现状;重要作用
  1、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作用
  第一,可以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体操、舞蹈、趣味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趣味性的内容满足了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配以优美的音乐旋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可以缓解学生日常学习压力。大课间活动能够让学生得到放松,释放学习压力,避免不良情绪和心理的出现。第三,可以树立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大课间活动,能够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认识,明确其在强身健体、培养坚韧品格等方面的作用,就要主动参与其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强化自主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2、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
  该活动已经实施多年,但是暴露出的问题有待解决,比较突出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活动形式内容单一。基本以广播体操、球类运动、武术健身等常见形式内容为主,没有音响辅助,且缺乏趣味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难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参与积极性较低。长期采用固定、单调的形式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是厌倦心理,不利于其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影响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效果。
  2.2安全管理力度不足。安全问题在活动中比较常见,学生运动受伤事件偶有发生,尤其对抗较为激烈的篮球、足球等项目。不少器材存在老化或者损坏问题,安全性不达标。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没有进行有序的组织,一些学生会从楼梯冲向操场,很容易摔倒受伤。再加上运动场地有限,学生数量较多,人员密集度较高,也会加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3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参与的现象比较常见,例如在体操运动中,男生主动参与程度较低;在篮球运动中,女生的参与程度较低,往往需要做出强制性的要求。在设计活动形式内容时,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刻认识,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再加上活动项目类型单一,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十分有限,不利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作用的有效发挥。
  2.4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确保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部分活动的开展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存在场地划分不科学、器材配备不完善、学生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大多数学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都是在操场或者篮球场进行的,不同运动项目的占地面积及范围并不明确,器材数量与学生数量也不符合,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尤其是选择人数较多的活动项目,因运动器材有限,不少学生都需要排队等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设计原则
  3.1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为了充分发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在保证活动以健身为导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新的、有趣的项目,改变原有体育休息活动单调乏味的体育现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训练需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在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时,应考虑体操、舞蹈、健身操、趣味游戏、特殊活动和球类游戏等六个类别,并突出学校的特点。同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科学安排活动的顺序和势头。例如,对于初中生,我们应该更多地利用体育游戏,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并设计诸如钻孔、扔手帕、单脚跳跃等项目。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运动,如轮滑、球类练习、跳绳、短绳等。
  3.2加强安全管理力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设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运动安全,尽可能避免受伤情况的出现。
  第一,应保证体育活动的秩序性,学校体育教师应加强沟通,达成共识,加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变换队形,维护好活动秩序。第二,针对学生、教师加强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做到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保障体系,让学生在安全、健康的氛围中强身健体。第三,应做好运动器材保养及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其功能,及时维修或者更换老化器材、故障器材,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
  4培养学生主动意识
  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应在活动项目设计环节体现出“以人文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使其可以自由选择运动项目。一方面,既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身体素质、锻炼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实际运动需求,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同时也可以提高大课间活动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运动锻炼需求。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帮助,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5、科学配置场地器材
  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并根据学生数量配备体育器材,是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能够为体育锻炼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首先,在设计活动场地时,应该根据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开展需求,结合班级学生人数,尽量保证场地变化的简单化,保证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转移场地,并且还要避免不同活动场地之间的互相干扰。
  总之,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都要重视体育工作,大力发展体育运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质。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含技能、竞技、操行、表演、美学于一体的活动,是对学校文化发展的传承,是对学校提升办学特色打造的基石,是对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刘东.对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效性整合策略的探究——以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2,(24).
  [2]谭鸿.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必要性[J].吉林教育,2012(Z2).
  [3]田道光.阳光体育背景下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