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背诵能力和读写能力
【作者】 李娟莉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昭仁街道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背诵课文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背诵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诵课文;读写能力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精辟的阐述无不是对熟读、背诵文学作品的充分肯定。背诵课文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现在,有部分小学生存在着来自于各方面原因的畏难情绪,突出表现就是不喜欢背诵课文,不善于背诵课文,结果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导致语言文字知识积累较差,语文学习进步不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呢?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理解是背诵的基础,背诵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才会快捷省力,记忆才会深刻,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我们可以从指导小学生通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再根据意思进行背诵;通过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情景,从而以入情入境的感受帮助记忆;通过理清文章的线索,如参观顺序、事情的前因后果等,顺着线索的启示进行背诵。背诵课文时,尽量引导学生运用意义记忆,既要加强理解记忆,又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气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才会更快。
1、理清文章线路,语意背诵。
每一篇课文或每一个段落,都围绕一定的内容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如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时间的顺序、方位变化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等写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主要内容和结构形式,这样背诵时就有了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顺序。如背诵《五彩池》第二自然段中,我提示学生:作者写五彩池的美,都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五彩池的什么?再写五彩池的什么?池子的边沿是什么样子?通过提示,学生对内容的层次以及先后顺序有了了解,这样,学生就会像顺着路标行走一样,背诵起来有条不紊、顺理成章。
2、突出记忆的要点,化整为零。
学生可根据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作为记忆的焦点,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分步记忆,再逐步脱离文本,心里问口里答,直至只答不问,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复述。有些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可以一段一段地加以背诵,甚至可以一句一句的加以背诵,然后连缀成篇。作为小学生,他们在语言方面正处于一个学习阶段,过长的句子他们往往记不住,但如果把长句子分成若干个短小的句子,他们就很容易记住;同时也可以把比较长的段落分成若干个层次去背诵,再连接成段,这样一篇文章背下来就轻而易举。
3、结合图画,情景背诵。
语言形象和视觉形象相结合,是储存大量信息的基础,有的课文内容具有较鲜明的视觉形象,或者说是画面形象,如能把文字化为画面,以图形为编码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学生将更容易记忆。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文中插图都形象地反映出课文内容,教师可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用文本的语言准确描述,这样记忆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人皆知的,当然背诵也不例外。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背诵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教学时,也可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学主体与教学主导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楷模。此时,老师就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背诵。我在备课的同时做到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一方面我可以了解要背诵课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流利地背出来。每天晨读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在一起背诵课文,教古诗时,我总是带感情地背诵古诗来为学生作示范。让学生觉得,在师生共学的氛围中,可以找到背书的乐趣。
三、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1、在背诵过程中要求做到“全身贯注”。
我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就是说学生背书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要像古人读书那样,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且重在心到。这里说的心到,就是说注意力要集中,在思索全文的基本思想和琢磨文章的重点词语上,学生眼睛要看前方,顾后句,使语句在眼帘中成线;口要勤读,在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尽可能高声朗读,这样背书的效果才会更好、印象才会更深。
2、教会学生逐层背诵。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背诵的内容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不长的句子。
3、借助现代化手段指导背诵。
教师在指导背诵时结合幻灯片、挂图、录音等手段,通过有顺序的指点,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种感官参与背诵,提高背诵效果。让学生根据画面与文章对照,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图像识记背诵,这样学生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容易记住。
四、及时复习,默写强化,增强背诵效果
记忆力分为三个阶段,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信息的来源看,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的加工复习的结果。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以防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如学生前天进行记忆,第二天早晨进行复习,以后复习的间隔逐渐拉长,效果会更好,教师千万不能对背诵作业检查一次就了事,而没有巩固措施。
总之,好的背诵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背诵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课文、学生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诵课文;读写能力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精辟的阐述无不是对熟读、背诵文学作品的充分肯定。背诵课文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现在,有部分小学生存在着来自于各方面原因的畏难情绪,突出表现就是不喜欢背诵课文,不善于背诵课文,结果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导致语言文字知识积累较差,语文学习进步不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呢?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理解是背诵的基础,背诵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才会快捷省力,记忆才会深刻,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我们可以从指导小学生通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再根据意思进行背诵;通过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情景,从而以入情入境的感受帮助记忆;通过理清文章的线索,如参观顺序、事情的前因后果等,顺着线索的启示进行背诵。背诵课文时,尽量引导学生运用意义记忆,既要加强理解记忆,又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气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才会更快。
1、理清文章线路,语意背诵。
每一篇课文或每一个段落,都围绕一定的内容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如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时间的顺序、方位变化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等写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主要内容和结构形式,这样背诵时就有了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顺序。如背诵《五彩池》第二自然段中,我提示学生:作者写五彩池的美,都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五彩池的什么?再写五彩池的什么?池子的边沿是什么样子?通过提示,学生对内容的层次以及先后顺序有了了解,这样,学生就会像顺着路标行走一样,背诵起来有条不紊、顺理成章。
2、突出记忆的要点,化整为零。
学生可根据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作为记忆的焦点,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分步记忆,再逐步脱离文本,心里问口里答,直至只答不问,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复述。有些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可以一段一段地加以背诵,甚至可以一句一句的加以背诵,然后连缀成篇。作为小学生,他们在语言方面正处于一个学习阶段,过长的句子他们往往记不住,但如果把长句子分成若干个短小的句子,他们就很容易记住;同时也可以把比较长的段落分成若干个层次去背诵,再连接成段,这样一篇文章背下来就轻而易举。
3、结合图画,情景背诵。
语言形象和视觉形象相结合,是储存大量信息的基础,有的课文内容具有较鲜明的视觉形象,或者说是画面形象,如能把文字化为画面,以图形为编码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学生将更容易记忆。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文中插图都形象地反映出课文内容,教师可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用文本的语言准确描述,这样记忆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人皆知的,当然背诵也不例外。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背诵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教学时,也可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学主体与教学主导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楷模。此时,老师就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背诵。我在备课的同时做到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一方面我可以了解要背诵课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流利地背出来。每天晨读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在一起背诵课文,教古诗时,我总是带感情地背诵古诗来为学生作示范。让学生觉得,在师生共学的氛围中,可以找到背书的乐趣。
三、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1、在背诵过程中要求做到“全身贯注”。
我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就是说学生背书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要像古人读书那样,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且重在心到。这里说的心到,就是说注意力要集中,在思索全文的基本思想和琢磨文章的重点词语上,学生眼睛要看前方,顾后句,使语句在眼帘中成线;口要勤读,在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尽可能高声朗读,这样背书的效果才会更好、印象才会更深。
2、教会学生逐层背诵。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背诵的内容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不长的句子。
3、借助现代化手段指导背诵。
教师在指导背诵时结合幻灯片、挂图、录音等手段,通过有顺序的指点,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种感官参与背诵,提高背诵效果。让学生根据画面与文章对照,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图像识记背诵,这样学生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容易记住。
四、及时复习,默写强化,增强背诵效果
记忆力分为三个阶段,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信息的来源看,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的加工复习的结果。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以防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如学生前天进行记忆,第二天早晨进行复习,以后复习的间隔逐渐拉长,效果会更好,教师千万不能对背诵作业检查一次就了事,而没有巩固措施。
总之,好的背诵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背诵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课文、学生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