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保证

【作者】 廖 泽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保证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充分准备教材知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优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有效课堂”的必需。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充分准备教材知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涵盖了“备、讲、批、辅、考”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要想达到高效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订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此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7篇”充分体现学生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体现在教案中,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下,现代化电教手段,如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被广泛运用于各教学领域,对课堂教学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增添趣味。 第一,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自然导入。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借助多媒体巧设学习情境:播放“用灭火器灭火”与“用飞机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录像,可快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探究欲望)。紧接着提问学生灭火器、人工降雨运用了哪些物质?自然导入,板书课题。继续诱导:二氧化碳占大气体积的0.003%,是否会减少?过多会怎样?
  第二,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感知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化学实验或化学现象不能直接搬到课堂上,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借助有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氯化钠的制取过程、钟乳石与石笋的形成,促进视听结合,刺激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探究欲望。
  第三,利用多媒体,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所需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绘制图表、分析数据等。如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有多中用途,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等渠道认识食盐的用途,围绕“食盐的妙用”课题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引导他们总结氯化钠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用途。另外,学生还可借助网络通信平台与教师交流,或者班级论坛讨论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予以个别辅导,这就打破了时空局限,强化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2.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更加自由、活跃,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设计精彩的引言、化学故事、科学家事迹、化学问题辩论、化学在生活中的贡献等等情境。例如:在进行“元素”(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教学时,我想通过问题情境来让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课前播放一段学生比较熟悉的“盖中盖”广告,在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好奇时,适时地提出问题:这则广告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补充什么?学生猜想后引入元素,这样的教学情境更具生活化和亲切感,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
  学生有了兴趣之后会更努力的学习,但是没有持久的兴趣也就没有收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一直喜欢学习化学,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和回报。所以,学生的收获也是衡量课堂教习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深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学的有效性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也逐渐由不懂变为懂,懂得少变为懂得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喜欢上化学课了。也就是说,高效教学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是很重要的。笔者就从充分准备教材知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有效实验以及学生有所收获阐述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课堂质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要注意的是,实现“有效课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四、优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有效课堂”的必需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应当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即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某一化学现象的理解能力,再遇到该问题时,知道如何动手操作,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学生的实验现象观察,还是公式计算,抑或是化学反应实验操作,都应当形成一种科学的模式,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比如,在叙述某物体性质时,习惯性地先叙述其外在物理特点,然后才叙述其内在化学特性。对于初中生而言,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化学序列思维意识和能力,这种思维的养成,对今后的解题尤为明显。因此,新课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应当先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这是基础和保障。
  总之,有效教学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其处于最佳思维状态。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而且精力也比较集中,这是创造教学情境的好时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发生了改变,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初中化学教学创新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的教与学》
  [2]《化学周刊》
  [3]《中学教学教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