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
【作者】 苏彩云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三小学)
【正文】摘 要:群文阅读既依托文本,又能跳出教材的束缚,实现由单篇教学向多文本、向整本书的渐进融合,有利于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积累、思维深度、审美鉴赏等方面的阅读素养,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学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1.学生缺少阅读量;2.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和衔接;3.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一篇接一篇的文章进行讲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其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长期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有所降低。
二、群文阅读概念阐释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三、四篇甚至五、六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三、四篇甚至五、六篇的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整组教学:即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载体,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5.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主题,拟定学习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讲课文自主探究出该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本单元其他三四篇课文和相关课外读物。
三、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笔者在指导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中,采取了“群文阅读教学四步法”,更好地发挥群文阅读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群文阅读不同于一节课一篇的方式,群文阅读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生字、生词和知识量,教师通常情况下会用较多时间讲解这部分内容,影响课程的整体进度,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例如,笔者在教学《盘古开天地》前,要求学生在预习内容中,对神话的产生背景、相关人物、寓意等进行资料搜集,初步了解,这样,减小了课堂上学习难度,促进教学进度。
(二)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为了有效地运用课堂的40分钟时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体会语文的魅力,笔者在上课前,对同一作者不同的文本进行筛选、整合,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联系到生活。比如在教学中,笔者选择老舍先生笔下的作品《猫》《母鸡》,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地品读那种细腻描写动物的句子,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唤醒儿童对文学的兴趣,同一作者“老舍先生”,便成了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为儿童感受生活、认识母语、感悟文字之美等方面的阅读素养,奠定了思维的深度。
(三)以同一“意象”为线索的群文阅读
“月”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存在,笔者专门搜集整理了关于“月”为主题的文本,展开了多重角度的群文阅读。首先是古诗类,以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为一组探讨相思的主题;接着又以阅读神话故事类文学作品如《嫦娥奔月》,延伸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银河近谁家?”引出阅读科普类文章,“嫦娥工程”、“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课外科普类文章,这样由同一“意象”为线索,教育孩子们由个人的思乡情怀,延伸到对家园对科技对祖国的热爱,这样,学生对“月”意象的理解更直观也更透彻,实现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
(四)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难忘的老师”,笔者把这三篇《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串起来,让学生在早读节通过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式初读课文,在了解每篇文章的大意之后,第一节课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学习方式完成五篇的阅读任务学习卡:(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2)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课上,老师没有不停地追问,没有不停地对知识进行分析,很多学生在学习卡上记录最尊重的是心中没有“差生”概念的王老师;有的同学记录最喜欢怀特森老师;有的学生记录自己班上教导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语文老师。到第二课时,我就让学生用各自的情怀记录“难忘的老师”,结果,学生纷纷拿起笔,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个学生在现场作文中写道:
“亲爱的老师: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为什么我的小学生活一去不复返呢?老师,您为了我们全班七十几位同学,无数个夜晚,都是您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写教案。批改作业。老师,虽然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是,您是我最优秀的老师!老师,您的教诲我会铭记于心,感谢您的教育,让我从成绩不好,到现在的成绩很理想;感谢您的教诲,让我从调皮捣蛋,到现在的成熟懂事,成长的路上少不了您的关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些优秀的文字,得益于在课堂中读、写、练结合的习惯,这样,通过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又可以通过写作来促进阅读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综合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这就是群文阅读既依托文本,又能跳出教材的束缚,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群文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改的重点内容和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围绕教学核心及主题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素材,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秀琴.“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216+218.
[2]程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8):97.
关键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学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1.学生缺少阅读量;2.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和衔接;3.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一篇接一篇的文章进行讲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其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长期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有所降低。
二、群文阅读概念阐释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三、四篇甚至五、六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三、四篇甚至五、六篇的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整组教学:即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载体,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5.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主题,拟定学习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讲课文自主探究出该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本单元其他三四篇课文和相关课外读物。
三、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笔者在指导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中,采取了“群文阅读教学四步法”,更好地发挥群文阅读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群文阅读不同于一节课一篇的方式,群文阅读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生字、生词和知识量,教师通常情况下会用较多时间讲解这部分内容,影响课程的整体进度,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例如,笔者在教学《盘古开天地》前,要求学生在预习内容中,对神话的产生背景、相关人物、寓意等进行资料搜集,初步了解,这样,减小了课堂上学习难度,促进教学进度。
(二)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为了有效地运用课堂的40分钟时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体会语文的魅力,笔者在上课前,对同一作者不同的文本进行筛选、整合,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联系到生活。比如在教学中,笔者选择老舍先生笔下的作品《猫》《母鸡》,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地品读那种细腻描写动物的句子,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唤醒儿童对文学的兴趣,同一作者“老舍先生”,便成了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为儿童感受生活、认识母语、感悟文字之美等方面的阅读素养,奠定了思维的深度。
(三)以同一“意象”为线索的群文阅读
“月”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存在,笔者专门搜集整理了关于“月”为主题的文本,展开了多重角度的群文阅读。首先是古诗类,以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为一组探讨相思的主题;接着又以阅读神话故事类文学作品如《嫦娥奔月》,延伸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银河近谁家?”引出阅读科普类文章,“嫦娥工程”、“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课外科普类文章,这样由同一“意象”为线索,教育孩子们由个人的思乡情怀,延伸到对家园对科技对祖国的热爱,这样,学生对“月”意象的理解更直观也更透彻,实现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
(四)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难忘的老师”,笔者把这三篇《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串起来,让学生在早读节通过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式初读课文,在了解每篇文章的大意之后,第一节课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学习方式完成五篇的阅读任务学习卡:(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2)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课上,老师没有不停地追问,没有不停地对知识进行分析,很多学生在学习卡上记录最尊重的是心中没有“差生”概念的王老师;有的同学记录最喜欢怀特森老师;有的学生记录自己班上教导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语文老师。到第二课时,我就让学生用各自的情怀记录“难忘的老师”,结果,学生纷纷拿起笔,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个学生在现场作文中写道:
“亲爱的老师: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为什么我的小学生活一去不复返呢?老师,您为了我们全班七十几位同学,无数个夜晚,都是您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写教案。批改作业。老师,虽然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是,您是我最优秀的老师!老师,您的教诲我会铭记于心,感谢您的教育,让我从成绩不好,到现在的成绩很理想;感谢您的教诲,让我从调皮捣蛋,到现在的成熟懂事,成长的路上少不了您的关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些优秀的文字,得益于在课堂中读、写、练结合的习惯,这样,通过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又可以通过写作来促进阅读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综合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这就是群文阅读既依托文本,又能跳出教材的束缚,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群文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改的重点内容和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围绕教学核心及主题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素材,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秀琴.“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216+218.
[2]程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