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诗和远方

【作者】 刘 晶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


【正文】

——谈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是一个突破口。本文笔者就体验式教学,从“何为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的作用”、“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几点建议”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感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生活不应该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样如此,那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眼前的苟且”?即在教学中努力完成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应考能力。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诗和远方”?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塑造学生成为有具有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如何去追求“诗和远方”呢?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是一个突破口。
  一、何为体验式教学
  是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虚拟的情境或者真实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和经历,通过体验和经历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优化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体验式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环境。体验式教学中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能让学生与教师产生思想上的碰撞,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两个转化。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学生一直存在“学而不信,知而不行”的现象。“体验式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追寻真理、触发情感、引起共鸣,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内化为信念、信仰,再把信念、信仰再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指南,达到知行合一。
  3、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初中阶段又是学生内在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验式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直接的认知、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新的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差距。道法科课时少,道法老师所任班数多,体验式教学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多。所以,很多教师退而求其次,更愿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
  2、采取的体验式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是教师通过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来创设体验情景,不能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和动机。
  3、初中学生的学业比较紧张,自律性、自控能力不强等不良习惯普遍存在,所以体验式教学活动完成的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体验式教学的效果。
  四、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
  (一)课前准备阶段
  1、体验形式:参观、问卷调查、采访、搜集资料、观看视频等
  2、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公民的基本权利》时,课前,我让学生以自己的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写一写他们都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此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使难懂的法律知识变得具体化、通俗化,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案例二】:在讲授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时,课前,我把班级分为6个小组,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分别制作一份安全知识小报。主题分别为:防火、防溺水、防地震、防雷电暴雨、防交通事故、防骗(网络诈骗),然后学生在课堂展示。让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知识不再是教材上一句空话。
  【案例三】: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创新驱动发展》时。课前一周,我先创设了一个情景“老师的烦恼”:同学们,老师平时很喜欢喝酸奶,但是每次吸管都不能吸完所有的酸奶,真的很烦恼,现在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让老师方便快捷的把酸奶都喝掉?以小组为单位,在下周的政治课上说出自己小组想到的解决方案。同学们一听,各个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最后各个小组通过头脑风暴,还真想出了不少的方法,其中一个小组还自制了一种特殊吸管,进行了现场模拟,将课堂推向高潮。整节课,学生的创新热情激昂,创新思维相互碰撞,这就是真体验、真感受、真收获。
  (二)课堂学习阶段
  1、体验形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游戏活动、课堂辩论、讲故事、演讲等
  2、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讲授七年级上《爱在家人间》时,我采用了情景模拟的体验式教学。课前,我向同学们收集了经常与父母发生“爱的冲突”事件,归纳起来大概是三种情景:学习方面、查看手机、干涉交朋友。课堂上,先由一组同学再现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的情景,然后再由另一小组表演出如何化解冲突的情景。正反对比的表演让表演者和观察者都更深刻的体会到怎样才是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案例二】:在讲授八年级下《情绪管理》时,我设计了一个模拟漂流瓶的活动——“解忧漂流瓶”。让学生将自己的烦恼、困惑、压力等负面感受写下来,然后收集起来随机发给另外一个班级的同学帮忙写暖心的回复。此活动,一方面让同学们对自己的烦恼进行了一次宣泄,另一方面,同学们在回复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体验式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知识,能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去验证,学以致用。
  【案例三】:在讲授七年级上《敬畏生命》时,我以河南特大暴雨倒灌地铁的时事为背景。创设了“挤上地铁——下起暴雨——遭遇险情——组织自救——等待救援——获得救援”的情境。坐地铁时用地铁报站的音效和图片相结合,让学生代入乘客的身份,把教室当成了车厢。接着使用打雷、闪电、暴雨的音效和图片,让学生感受了特大降雨,营造氛围,接着通过音频展现突然地铁暂停,水流的声音,洪水不断灌入地铁车厢中,水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让每个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跟着紧张、害怕、担心、庆幸等,这些体验成果都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所用。
  【案例四】:课堂上,还可以采用游戏体验的活动。如讲授七年级上《享受学习》时,我设计了“看图配诗句”的游戏,让学生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体会到学习的作用。讲授八年级下《集体生活邀请我》时,我设计了“同舟共济”的游戏活动,一张报纸的反复对折,参与者想方设法使全体成员登上船,通过此活动,学生能深刻的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也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课后延伸阶段
  1、体验形式:参观访问、观看视频、具体实践活动等
  2、教学案例:
  【案例一】:七年级上完《青春有格》后,我布置学生观看近年来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八年级下学期我布置学生观看《法治中国》,它的主题分别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与八年级下课本的内容契合度很高。九年级上学期我布置学生观看《辉煌中国》,它的主题分别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与我们九年级学的国情部分知识非常吻合。3月15日我会布置学生观看《3.15晚会》。这些央视出品的视频,内容、画面、案例都是精品,简直就是一堂堂精彩生动的政治课。这些视频的熏陶和浸润,让学生获得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来理解教材观点,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上完七年下《在品味情感中成长》后,我采取了实践活动的体验式教学。我让学生以母亲节为契机,为母亲创造一次难忘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最后上交作业:创造美好情感的过程照片、学生感受、妈妈感受。事后在班级微信群更是掀起了一股晒照片、晒幸福的小高潮,很多母亲展示了活动的照片,并发表了幸福的感言。
  五、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1、体验式教学应注重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道法课应用体验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者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来创设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体验情境,从而触动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使其产生体验感悟。
  2、体验式教学应增强多样性、适用性
  体验式教学应注重多样性。采用多种方式去创设教学情境,如:参观、问卷调查、采访、搜集资料、观看视频、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游戏活动、课堂辩论、讲故事、演讲、具体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会主动探索。
  体验式教学应注重适用性。任何教学方式都有优点和局限性,体验式教学并不适用所有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符合课程目标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不能为体验而体验。
  3、与学校的德育活动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时少,所以可以利用课程之外的德育时间、德育活动,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如:班会课、家长会、国旗下讲话、研学旅行、大型德育活动等。如果这些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刚好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切合,就可以巧妙的利用起来。这样既解决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时少的问题,又提高了德育活动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