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例谈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作者】 李 蕾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市实验中学)
【正文】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想让高中语文教学能够适应新时代下的人才要求,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贯彻和落实。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的运用和构建、创造和审美能力、人格的提升和塑造、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提升这四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的形成。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时代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升高中生的整体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渗透;核心素养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方式单一、固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国教育界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以一波接一波的教育变革,为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提供优质的人才。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的分析
1.1文化传承与诠释
众所周知,中国是现存唯一的四大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太多的瑰丽文化,语文课本所能够带给我们的其实只是文化宝库的冰山一角,有很多的内容等待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而现代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对汉语以及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汉语文化,注重学生对中华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存在多种多样的文化,学生很容易受到不同的文化的影响。所以教师重视文化的选择,有效强化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爱国情怀,使得中华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得以传承,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思想观念。
1.2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历史得以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我们回顾历史很容易发现那些盛世的出现离不开改革,商鞅变法造就了大秦帝国,孝文帝改革成就了民族大融合,世宗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在经济、科技发展到今天,教育改革是必然的,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同样需要一些创新和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中语文负担着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的责任,包括体验、鉴赏和创造等活动。另外,高中语文教育所涵盖的层面十分广阔,教师想要在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从各个层面逐一进行,使得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创新能力得以强化。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审美价值观之后,还需采用合理的手段帮助学生巩固高中语文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将高中语文知识把握的更加牢固,为学生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2、反思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与互联网的结合纵观
近些年教育教学发展形势我们发现,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因为“互联网+”在近些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和各行各业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并且相互结合催生了很多全新的产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方法、工具,可以驱动传统行业的创新转型。对于教育领域而言,也需要基于“互联网+”渠道来创新教学模式。不过从目前高中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开展来讲,与“互联网+”的结合还有所欠缺,很多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线下课堂授课模式,通过黑板、教材等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未依托“互联网+”渠道来构建教学新模式,这就导致语文教学的开展滞后于时代发展
2.2缺乏高质量的语文实践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积极组织开展好各种实践活动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还可以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针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而言,不论是语言构建和运用,还是审美与创造,这些方面的素养形成,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并不足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不断增强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不过,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缺乏高质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虽然在课堂上部分教师有设置实践,但多是以理论练习为主,主要是巩固学生掌握知识,并未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所以,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就要注重高质量实践活动的创设。
3、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3.1不断进行深度教学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不流于表面,而更注重对知识内涵的解读,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表达,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建立起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师生与教科书编者之间的联系、师生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教科书编者为何要选用这篇文章,这一篇文章内容与其写作背景有什么联系,并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关联。此外,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开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深度教学,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其学习能力。
3.2不断强化学科联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本位,却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只局限在本学科范围之内。而在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必须综合、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知识,建立起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很多说明文教学中,有教师仅从语文学科出发,以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为重点,注重讲解说明对象、说明方法、文章语言等,但如此教学显得过于狭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物理学、地理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多角度讲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再如,教学《过秦论》《六国论》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章时,教师应联系历史学科内容,为学生扩充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理、情感与态度,从而深度把握文章内容。
3.3体现学生差异,采取分组指导
面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以及核心素养发展方面表现出的各种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指导的策略,针对性提升学生的短板,提高核心素养。首先,要定期对学生做出评价。依托相关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从知识掌握、核心素养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次,根据评价对学生予以分组。如在核心素养方面,有的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较低,有的学生则是思维能力水平不高。这就需要将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就可以形成多个不同的问题小组。最后,针对每个问题小组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如对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较低的小组,就要从阅读、写作、口语这些方面制订学习强化方案,指导学生提高语言素养。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加强关注。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围绕教学设计融入核心素养,依托“互联网+”创新教学,构建高质量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并基于学生差异提供分组指导。这样多管齐下,让核心素养切实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就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晶.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81-82.
[2]王冰心.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分析[J].考试周刊,2020(94):39-40.
[3]周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9(7):144-14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渗透;核心素养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方式单一、固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国教育界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以一波接一波的教育变革,为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提供优质的人才。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的分析
1.1文化传承与诠释
众所周知,中国是现存唯一的四大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太多的瑰丽文化,语文课本所能够带给我们的其实只是文化宝库的冰山一角,有很多的内容等待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而现代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对汉语以及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汉语文化,注重学生对中华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存在多种多样的文化,学生很容易受到不同的文化的影响。所以教师重视文化的选择,有效强化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爱国情怀,使得中华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得以传承,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思想观念。
1.2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历史得以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我们回顾历史很容易发现那些盛世的出现离不开改革,商鞅变法造就了大秦帝国,孝文帝改革成就了民族大融合,世宗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在经济、科技发展到今天,教育改革是必然的,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同样需要一些创新和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中语文负担着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的责任,包括体验、鉴赏和创造等活动。另外,高中语文教育所涵盖的层面十分广阔,教师想要在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从各个层面逐一进行,使得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创新能力得以强化。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审美价值观之后,还需采用合理的手段帮助学生巩固高中语文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将高中语文知识把握的更加牢固,为学生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2、反思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与互联网的结合纵观
近些年教育教学发展形势我们发现,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因为“互联网+”在近些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和各行各业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并且相互结合催生了很多全新的产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方法、工具,可以驱动传统行业的创新转型。对于教育领域而言,也需要基于“互联网+”渠道来创新教学模式。不过从目前高中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开展来讲,与“互联网+”的结合还有所欠缺,很多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线下课堂授课模式,通过黑板、教材等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未依托“互联网+”渠道来构建教学新模式,这就导致语文教学的开展滞后于时代发展
2.2缺乏高质量的语文实践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积极组织开展好各种实践活动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还可以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针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而言,不论是语言构建和运用,还是审美与创造,这些方面的素养形成,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并不足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不断增强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不过,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缺乏高质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虽然在课堂上部分教师有设置实践,但多是以理论练习为主,主要是巩固学生掌握知识,并未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所以,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就要注重高质量实践活动的创设。
3、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3.1不断进行深度教学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不流于表面,而更注重对知识内涵的解读,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表达,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建立起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师生与教科书编者之间的联系、师生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教科书编者为何要选用这篇文章,这一篇文章内容与其写作背景有什么联系,并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关联。此外,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开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深度教学,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其学习能力。
3.2不断强化学科联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本位,却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只局限在本学科范围之内。而在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必须综合、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知识,建立起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很多说明文教学中,有教师仅从语文学科出发,以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为重点,注重讲解说明对象、说明方法、文章语言等,但如此教学显得过于狭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物理学、地理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多角度讲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再如,教学《过秦论》《六国论》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章时,教师应联系历史学科内容,为学生扩充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理、情感与态度,从而深度把握文章内容。
3.3体现学生差异,采取分组指导
面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以及核心素养发展方面表现出的各种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指导的策略,针对性提升学生的短板,提高核心素养。首先,要定期对学生做出评价。依托相关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从知识掌握、核心素养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次,根据评价对学生予以分组。如在核心素养方面,有的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较低,有的学生则是思维能力水平不高。这就需要将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就可以形成多个不同的问题小组。最后,针对每个问题小组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如对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较低的小组,就要从阅读、写作、口语这些方面制订学习强化方案,指导学生提高语言素养。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加强关注。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围绕教学设计融入核心素养,依托“互联网+”创新教学,构建高质量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并基于学生差异提供分组指导。这样多管齐下,让核心素养切实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就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晶.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81-82.
[2]王冰心.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分析[J].考试周刊,2020(94):39-40.
[3]周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9(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