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初探
【作者】 陈雪娇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军店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初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理念相结合,则能够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绿色化学观念。绿色化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绿色化学视角下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化学课堂;绿色理念;策略探讨
所谓绿色化学是指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化学学习、运用的无害化、友好化、和谐化。这个理念是化学课程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化学思想的提倡和实践对于保护环境都做到了有效的成绩体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入绿色化学思想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联系绿色化学思想和初中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树立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在发展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下面就对于在初中化学课堂实践中绿色化学思想进行阐述。
1、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渗透的意义
学生在初中时期除了在身体机能层面获得较大幅度的成长,思想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教师要应用科学教育理念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了解化学理论的过程中,对化学在未来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意义有更深入的认知。绿色化学主要是指现阶段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生态需求,积极和自然融合,以达到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长远眼光,形成环保意识的同时,也能对化学知识进行正确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2、绿色化学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对策
2.1 教师提高重视,加强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的思想,真正认识到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升自己的化学教学能力,确保绿色化学理念通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不断深化对绿色化学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教师要负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往正确的道路前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化学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在关键之处用语言、动作、态度等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教师为人师表,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自身要提高对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视,以自己对化学学科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让学生积极地探索绿色化学教学理念,不断研究绿色化学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2.2 教材是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总结和发掘,实现绿色化学理念的高质量融入,让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比如,在“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上,教师可以用教材上提到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做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工产业生产为何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废弃物,如酸性废水、有害气体等。在实验中,教师适当讲解一些关于工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妥善处理废水、废气等是一件经济和生态成本都很高的事情,只有革新生产工艺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既能为企业创造更加丰厚的利润,也能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过多影响,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更缺乏意识。学生看到教师出示的图片等材料,不仅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认识到了很多酸碱反应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实现了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融入。
2.3 绿色化学教学问题引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绿色化学思维的形成。因为在理论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都更习惯于使用灌输式的知识讲解方法,他们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求他们记忆绿色化学内容,而不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讨论什么是绿色化学。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缺少对知识本质内涵的思考,也无法真正感受到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乐趣,整体教学和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此外,该学科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理论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忽略了生活元素与教材知识的结合。他们单一地围绕教材向学生讲解知识,导致学生难以将绿色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影响了绿色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2.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规范学生对实验用品的取用量。想要完整的展开化学实验,实验药品的取用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但是,一旦此步骤未能良好的进行,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相较于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学生的化学实验经验并不是十分充足,对于实验所用到的各种试剂以及药品的取用并不是很规范,实验过程中浪费药品的事情时有发生,对待使用过的药品有时也不能及时且准确的进行处理。面对此种情况,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告诫,另外对于实验药品的取用要做出明确的规范,尤其是在量词方面,要避免试用“适量”、“少量”、等难以把控实际使用量的词语,对于腐蚀性或危害性较大的药品,要采取尽量少用,使用后及时处理的方式,以保证实验安全。
2.5 开展绿色课外实践活动。老师应该积极地给学生构建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当中感知绿色理念、践行绿色理念,真正意义上做到绿色生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老师可以结合当前最热门的环境问题展开专题谈论活动,让学生在这一活动环节积极分析自己对环境污染的看法和解决污染问题的建议。又或者老师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化身为“绿巨人”,积极宣传绿色理念,鼓励他们身体力行,强化学生的绿色观念,养成环保的意识,强化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总而言之,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绿色教学与环保意识应充分渗透于教学工作中,通过实验和讲解强化灌输绿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环保意识的建立。而基于绿色理念的化学实验其有效性就在于此,它在保障教学效率的同时起到了加强环保意识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课堂;绿色理念;策略探讨
所谓绿色化学是指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化学学习、运用的无害化、友好化、和谐化。这个理念是化学课程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化学思想的提倡和实践对于保护环境都做到了有效的成绩体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入绿色化学思想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联系绿色化学思想和初中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树立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在发展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下面就对于在初中化学课堂实践中绿色化学思想进行阐述。
1、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渗透的意义
学生在初中时期除了在身体机能层面获得较大幅度的成长,思想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教师要应用科学教育理念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了解化学理论的过程中,对化学在未来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意义有更深入的认知。绿色化学主要是指现阶段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生态需求,积极和自然融合,以达到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长远眼光,形成环保意识的同时,也能对化学知识进行正确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2、绿色化学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对策
2.1 教师提高重视,加强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的思想,真正认识到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升自己的化学教学能力,确保绿色化学理念通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不断深化对绿色化学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教师要负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往正确的道路前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化学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在关键之处用语言、动作、态度等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教师为人师表,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自身要提高对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视,以自己对化学学科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让学生积极地探索绿色化学教学理念,不断研究绿色化学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2.2 教材是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总结和发掘,实现绿色化学理念的高质量融入,让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比如,在“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上,教师可以用教材上提到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做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工产业生产为何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废弃物,如酸性废水、有害气体等。在实验中,教师适当讲解一些关于工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妥善处理废水、废气等是一件经济和生态成本都很高的事情,只有革新生产工艺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既能为企业创造更加丰厚的利润,也能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过多影响,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更缺乏意识。学生看到教师出示的图片等材料,不仅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认识到了很多酸碱反应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实现了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融入。
2.3 绿色化学教学问题引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绿色化学思维的形成。因为在理论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都更习惯于使用灌输式的知识讲解方法,他们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求他们记忆绿色化学内容,而不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讨论什么是绿色化学。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缺少对知识本质内涵的思考,也无法真正感受到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乐趣,整体教学和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此外,该学科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理论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忽略了生活元素与教材知识的结合。他们单一地围绕教材向学生讲解知识,导致学生难以将绿色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影响了绿色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2.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规范学生对实验用品的取用量。想要完整的展开化学实验,实验药品的取用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但是,一旦此步骤未能良好的进行,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相较于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学生的化学实验经验并不是十分充足,对于实验所用到的各种试剂以及药品的取用并不是很规范,实验过程中浪费药品的事情时有发生,对待使用过的药品有时也不能及时且准确的进行处理。面对此种情况,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告诫,另外对于实验药品的取用要做出明确的规范,尤其是在量词方面,要避免试用“适量”、“少量”、等难以把控实际使用量的词语,对于腐蚀性或危害性较大的药品,要采取尽量少用,使用后及时处理的方式,以保证实验安全。
2.5 开展绿色课外实践活动。老师应该积极地给学生构建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当中感知绿色理念、践行绿色理念,真正意义上做到绿色生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老师可以结合当前最热门的环境问题展开专题谈论活动,让学生在这一活动环节积极分析自己对环境污染的看法和解决污染问题的建议。又或者老师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化身为“绿巨人”,积极宣传绿色理念,鼓励他们身体力行,强化学生的绿色观念,养成环保的意识,强化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总而言之,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绿色教学与环保意识应充分渗透于教学工作中,通过实验和讲解强化灌输绿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环保意识的建立。而基于绿色理念的化学实验其有效性就在于此,它在保障教学效率的同时起到了加强环保意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