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渗透
【作者】 余俊丽
【机构】 (湖北省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马路小学)
【正文】《小学德育纲要》中强调艺术课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和参与、欣赏、鉴赏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巧妙组织教学,以习惯铸就品德
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里就涵盖着人的品德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那么美术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养成哪些习惯呢?我觉得应该包括:1.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课前准备学具;2.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3.认真完成作业,与同学团结合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课前准备学具,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准备学习用具,课堂就无法正常开展下去。美术课作为一门副课一向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所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番尝试,即课前诵读儿歌,提高学生重视美术课的意识。在教一年级时,我创编了一首师生互动的儿歌让学生背下来,每次上课前我都要问他们:“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上美术课啊?孩子们就会齐声回答:“灵巧我们的双手,明亮我们的眼睛,丰富我们的想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耶!孩子们还把儿歌加上动作,边跳边说,有趣极了。日复一日的互动就好似心理学中的强调效应,让学生懂得学习美术课的作用,家长知道后也会改变看法,大家都重视这门课了,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好开展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好了,学习态度自然就能端正起来,课堂上他们就能用心听讲,认真作业,良好的品行也会在习惯中自然养成。
二、选择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
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很多都蕴含着一定的德育因素,但有些课程德育特点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和挖掘,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如教学《桥》一课,其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桥,体会桥的美,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热爱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古建筑等德育目标。再如上《三原色、三间色》《色彩明度渐变》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色彩类课程,很难发现与德育有关的目标,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作业环节去挖掘,比如教育学生在调色时注意爱护环境卫生,和同学友好合作等,总之老师们在备课时要时刻注意提炼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每堂课都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渗透。
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每逢过年,孩子们都要买贺卡,相互赠送,这虽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请,但会浪费钱,既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又不利于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此,我在每个班级都上了一节《贺卡》的课,教他们利用挂历、毛线、碎布等废旧材料制作贺卡,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教育。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各种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适时调整课程中的德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在上《花儿朵朵》这一课时恰巧赶上了母亲节,我先给同学们讲母亲节的含义,提醒孩子们应该在这一天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然后再教同学们用超轻黏土给自己的妈妈做一个节日花束,写上母亲节快乐这几个字。
三、灵活把握教学环节,巧妙渗透德育
美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灵活把握,不能拘泥于某个环节,比如有的课在导入时进行渗透,有的可以安排在讲授新课时渗透,有的可以在课后小结时进行渗透等等,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如在教学《海洋生物》一课,我在导入环节抓住“环保”这个重点进行引导,给孩子们讲解当前的海洋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很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教育学生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珍稀海洋生物,并且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环保,这样就很好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实际行动中。如在教学《各式各样的鞋子》这一课时,我在新授环节展示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穿过的草鞋图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红军叔叔用鲜血换来的,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再如上《古代建筑》一课,结尾时我直接告诉同学们,外出旅游参观时,要爱护文物建筑,千万不要乱涂乱画。再有就是拓展环节,可以利用向学生推荐电影、书籍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发现在展评这一环节很容易助长学生的缺点,以前美术课上我经常会把好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希望能让同学们从中得到启发,可每次进行这样的展示时孩子们一开始会惊呼一番,过一会儿马上就会表演一个呕吐状,对被展示的学生进行羞辱,我经常愤怒地制止他们,可是下一次上课他们又会故伎重演。我就在想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是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吗?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产生嫉妒心理,这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孩子以后有可能非常自我,嫉妒心极强,这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所以我就将每一次的作业展评设计成一个“夸一夸、赞一赞”的情境,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开始进入夸一夸、赞一赞环节了,看谁夸得最有道理。”这样一来孩子们都会认真欣赏同学们的画然后进行夸赞,为了避免评价流于形式,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色彩、造型、创意等方面去找优点。赞美别人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当学生能够真心赞美别人时,他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美术老师一定要牢记“要育才先育人”的道理,抓住每个细节,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才可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一、巧妙组织教学,以习惯铸就品德
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里就涵盖着人的品德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那么美术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养成哪些习惯呢?我觉得应该包括:1.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课前准备学具;2.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3.认真完成作业,与同学团结合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课前准备学具,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准备学习用具,课堂就无法正常开展下去。美术课作为一门副课一向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所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番尝试,即课前诵读儿歌,提高学生重视美术课的意识。在教一年级时,我创编了一首师生互动的儿歌让学生背下来,每次上课前我都要问他们:“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上美术课啊?孩子们就会齐声回答:“灵巧我们的双手,明亮我们的眼睛,丰富我们的想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耶!孩子们还把儿歌加上动作,边跳边说,有趣极了。日复一日的互动就好似心理学中的强调效应,让学生懂得学习美术课的作用,家长知道后也会改变看法,大家都重视这门课了,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好开展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好了,学习态度自然就能端正起来,课堂上他们就能用心听讲,认真作业,良好的品行也会在习惯中自然养成。
二、选择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
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很多都蕴含着一定的德育因素,但有些课程德育特点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和挖掘,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如教学《桥》一课,其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桥,体会桥的美,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热爱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古建筑等德育目标。再如上《三原色、三间色》《色彩明度渐变》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色彩类课程,很难发现与德育有关的目标,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作业环节去挖掘,比如教育学生在调色时注意爱护环境卫生,和同学友好合作等,总之老师们在备课时要时刻注意提炼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每堂课都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渗透。
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每逢过年,孩子们都要买贺卡,相互赠送,这虽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请,但会浪费钱,既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又不利于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此,我在每个班级都上了一节《贺卡》的课,教他们利用挂历、毛线、碎布等废旧材料制作贺卡,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教育。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各种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适时调整课程中的德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在上《花儿朵朵》这一课时恰巧赶上了母亲节,我先给同学们讲母亲节的含义,提醒孩子们应该在这一天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然后再教同学们用超轻黏土给自己的妈妈做一个节日花束,写上母亲节快乐这几个字。
三、灵活把握教学环节,巧妙渗透德育
美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灵活把握,不能拘泥于某个环节,比如有的课在导入时进行渗透,有的可以安排在讲授新课时渗透,有的可以在课后小结时进行渗透等等,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如在教学《海洋生物》一课,我在导入环节抓住“环保”这个重点进行引导,给孩子们讲解当前的海洋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很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教育学生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珍稀海洋生物,并且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环保,这样就很好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实际行动中。如在教学《各式各样的鞋子》这一课时,我在新授环节展示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穿过的草鞋图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红军叔叔用鲜血换来的,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再如上《古代建筑》一课,结尾时我直接告诉同学们,外出旅游参观时,要爱护文物建筑,千万不要乱涂乱画。再有就是拓展环节,可以利用向学生推荐电影、书籍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发现在展评这一环节很容易助长学生的缺点,以前美术课上我经常会把好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希望能让同学们从中得到启发,可每次进行这样的展示时孩子们一开始会惊呼一番,过一会儿马上就会表演一个呕吐状,对被展示的学生进行羞辱,我经常愤怒地制止他们,可是下一次上课他们又会故伎重演。我就在想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是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吗?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产生嫉妒心理,这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孩子以后有可能非常自我,嫉妒心极强,这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所以我就将每一次的作业展评设计成一个“夸一夸、赞一赞”的情境,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开始进入夸一夸、赞一赞环节了,看谁夸得最有道理。”这样一来孩子们都会认真欣赏同学们的画然后进行夸赞,为了避免评价流于形式,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色彩、造型、创意等方面去找优点。赞美别人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当学生能够真心赞美别人时,他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美术老师一定要牢记“要育才先育人”的道理,抓住每个细节,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才可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