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实践出发——提升美术教学
【作者】 祁官生
【机构】 (青海省德令哈市黄河路小学)
【正文】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我们绝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美术家,而是让学生形成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美术学习,使他们从美术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美术中得到启迪,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以下我就完善小学美术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情景创设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美术教学
课堂教学有序顺利的进行,课程三维目标高效的完成,都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可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想法。例如在学习动物剪纸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把事先搜集好的海洋动物、陆地动物、空中动物等以幻灯片的形式加以背景音乐一一展示给学生,同时可以把剪好的动物形象展示出来,创作所蕴含的内容详细讲解给学生。
兴趣往往跟快感、成就感、满足感联系到一起,学生们都喜欢让他们感到有乐趣的活动,所以教师要抓住燃烧在学生心田里的小火种,让它在学生心中点燃。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收集有关教学的资料,充分挖掘教材美术兴趣的因素,并运用它来为兴趣服务。
在《夸张的脸》一课的教学中,在传授新课前教师利用学生课间嬉戏打闹时互相扮鬼脸时偷拍的图片,引起学生哄堂大笑,从而给学生创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从而为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跟同学们分享照哈哈镜的经历激发学生记忆,通过不同人照哈哈镜的图片又更高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教师适时的利用漫画人物图片如马三立、葛优、赵本山等让学生猜猜是谁,人物脸部的哪个部位进行了夸张处理,以游戏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还使得学生一直保持热情高涨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是生活中丰富、和谐、独特又能令人愉悦的。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要有会鉴赏美的眼睛,这就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
如在学习《夸张的脸》一课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漫画人物图片让学生认出这是人物谁,回答漫画夸张了人物脸部的那一部分,从而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锻炼。以此为基础在来欣赏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让学生自己从平面的人物到立体的雕塑,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想象力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像,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如:《夸张的脸》让学生用泥捏人的喜、怒、哀、乐等,都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孩子对美的理解都各有不同,不会一模一样,鼓励学生挖掘自己心田里的美,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性,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同时在艺术创造中,要注重个性的培养,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教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有个人特色和风格。因此,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反对僵化和盲目崇拜的良好教学氛围,允许失败,鼓励表现自我和张扬个性。
三、心与心的交流,完成审美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以前的教学中,由教师给学生作业评分,多是教师的主观评价,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造成评价后的效果也像老师在唱独角戏。而新课改后,是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互评。这种评价方式更能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与不足。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思维角度,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夸张的脸》学生完成泥塑作品后教师让孩子们互相提出的建议,往往会使教师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加深了对别人作业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教师而言,也有很大的收获。师生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评价的民主、公平。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美术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发展视觉感性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保障学生有效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
一、结合情景创设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美术教学
课堂教学有序顺利的进行,课程三维目标高效的完成,都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可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想法。例如在学习动物剪纸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把事先搜集好的海洋动物、陆地动物、空中动物等以幻灯片的形式加以背景音乐一一展示给学生,同时可以把剪好的动物形象展示出来,创作所蕴含的内容详细讲解给学生。
兴趣往往跟快感、成就感、满足感联系到一起,学生们都喜欢让他们感到有乐趣的活动,所以教师要抓住燃烧在学生心田里的小火种,让它在学生心中点燃。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收集有关教学的资料,充分挖掘教材美术兴趣的因素,并运用它来为兴趣服务。
在《夸张的脸》一课的教学中,在传授新课前教师利用学生课间嬉戏打闹时互相扮鬼脸时偷拍的图片,引起学生哄堂大笑,从而给学生创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从而为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跟同学们分享照哈哈镜的经历激发学生记忆,通过不同人照哈哈镜的图片又更高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教师适时的利用漫画人物图片如马三立、葛优、赵本山等让学生猜猜是谁,人物脸部的哪个部位进行了夸张处理,以游戏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还使得学生一直保持热情高涨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是生活中丰富、和谐、独特又能令人愉悦的。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要有会鉴赏美的眼睛,这就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
如在学习《夸张的脸》一课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漫画人物图片让学生认出这是人物谁,回答漫画夸张了人物脸部的那一部分,从而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锻炼。以此为基础在来欣赏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让学生自己从平面的人物到立体的雕塑,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想象力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像,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如:《夸张的脸》让学生用泥捏人的喜、怒、哀、乐等,都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孩子对美的理解都各有不同,不会一模一样,鼓励学生挖掘自己心田里的美,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性,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同时在艺术创造中,要注重个性的培养,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教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有个人特色和风格。因此,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反对僵化和盲目崇拜的良好教学氛围,允许失败,鼓励表现自我和张扬个性。
三、心与心的交流,完成审美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以前的教学中,由教师给学生作业评分,多是教师的主观评价,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造成评价后的效果也像老师在唱独角戏。而新课改后,是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互评。这种评价方式更能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与不足。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思维角度,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夸张的脸》学生完成泥塑作品后教师让孩子们互相提出的建议,往往会使教师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加深了对别人作业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教师而言,也有很大的收获。师生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评价的民主、公平。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美术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发展视觉感性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保障学生有效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