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融合性教学探究
【作者】 陈莹莹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庐东学校)
【正文】 摘 要: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教学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课程之间紧密的横向联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知识框架更加完整。在这方面,教师应引入综合性教育的理念,找到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共同点,找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多种综合性教学资源应用于小学音乐课程,使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原则;意义;策略
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发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积极推进跨学科教学,拓展音乐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知识获取的广度和深度,为当前的音乐教学改革注入活力。小学阶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阶段。除了关注学生的音乐启蒙,教师还需要从其他学科获得资源,以弥补以往音乐教学中资源的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应增强学科整合意识,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利用整合教学资源丰富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融合性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是当代教育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当代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不仅限于专业课的教学,还应在音乐这一重要的艺术教育学科中实施。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运用综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音乐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阶段,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利用综合性的教学资源。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课程整合教学资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相对简单,不能充分体现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价值已经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师利用综合教学资源,将音乐课程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机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从综合教学资源中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为学生的全面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积极搭建音乐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桥梁,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从中受益。
二、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课程融合性教学资源运用的原则
首先,教师需要遵循关联性原则。音乐课程必须以音乐元素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贯彻学科整合的理念,引入整合的教学资源,开辟丰富的音乐课程教学。教师应正确把握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确保所选的综合教学资源与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保证音乐教学质量。其次,教师需要遵循情感原则。音乐是人类审美和情感的表达,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在使用综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情感的原则,利用音乐和综合教学资源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学生心灵带来安慰,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课程融合性教学资源运用的策略
(一)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融合
美术和音乐是密切相关的,像双胞胎一样,他们是艺术课程体系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之美主要来自视觉,音乐之美主要来源于听觉。教师将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够立体地体验艺术之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理解艺术的能力。教师将音乐课与美术课程相结合,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用美术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
(二)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融合
音乐和舞蹈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彼此密切相关。音乐为舞蹈增添了一种不同的风格,没有音乐舞蹈就没有灵魂。教师将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相结合,以满足学生对艺术美学的需求。例如,在《丰收的节日》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可以欣赏舞蹈并跟随视频。舞蹈视频资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体验音乐,使音乐课程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音乐课程与语文课程融合
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语文是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而汉语言本身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与音乐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将音乐课程与语文课程相结合,是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尝试。例如,在《游子吟》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内容,把握音乐的意境,理解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在音乐课程中引入语文知识资源,通过古诗文配乐朗诵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四)音乐课程与历史课程融合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补充学生一定的历史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将音乐作品与相关的历史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正确把握音乐作品与历史的关系,充分体验音乐源于生活的特点,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然而,音乐课程与历史课程的融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
(五)音乐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
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且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年轻,思想不成熟,可塑性强。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可以与道德和法治课程相结合,如以祖国、家乡、社会和人民为主题的歌曲。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音乐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在新课程背景下,利用小学音乐课程综合性教学资源,可以丰富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增加音乐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整合教学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燕.汲音乐之泉,浇语文之花:小学语文与音乐学科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0(45).
关键词:原则;意义;策略
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发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积极推进跨学科教学,拓展音乐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知识获取的广度和深度,为当前的音乐教学改革注入活力。小学阶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阶段。除了关注学生的音乐启蒙,教师还需要从其他学科获得资源,以弥补以往音乐教学中资源的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应增强学科整合意识,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利用整合教学资源丰富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融合性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是当代教育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当代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不仅限于专业课的教学,还应在音乐这一重要的艺术教育学科中实施。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运用综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音乐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阶段,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利用综合性的教学资源。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课程整合教学资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相对简单,不能充分体现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价值已经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师利用综合教学资源,将音乐课程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机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从综合教学资源中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为学生的全面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积极搭建音乐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桥梁,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从中受益。
二、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课程融合性教学资源运用的原则
首先,教师需要遵循关联性原则。音乐课程必须以音乐元素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贯彻学科整合的理念,引入整合的教学资源,开辟丰富的音乐课程教学。教师应正确把握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确保所选的综合教学资源与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保证音乐教学质量。其次,教师需要遵循情感原则。音乐是人类审美和情感的表达,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在使用综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情感的原则,利用音乐和综合教学资源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学生心灵带来安慰,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课程融合性教学资源运用的策略
(一)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融合
美术和音乐是密切相关的,像双胞胎一样,他们是艺术课程体系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之美主要来自视觉,音乐之美主要来源于听觉。教师将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够立体地体验艺术之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理解艺术的能力。教师将音乐课与美术课程相结合,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用美术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
(二)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融合
音乐和舞蹈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彼此密切相关。音乐为舞蹈增添了一种不同的风格,没有音乐舞蹈就没有灵魂。教师将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相结合,以满足学生对艺术美学的需求。例如,在《丰收的节日》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可以欣赏舞蹈并跟随视频。舞蹈视频资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体验音乐,使音乐课程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音乐课程与语文课程融合
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语文是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而汉语言本身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与音乐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将音乐课程与语文课程相结合,是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尝试。例如,在《游子吟》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内容,把握音乐的意境,理解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在音乐课程中引入语文知识资源,通过古诗文配乐朗诵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四)音乐课程与历史课程融合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补充学生一定的历史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将音乐作品与相关的历史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正确把握音乐作品与历史的关系,充分体验音乐源于生活的特点,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然而,音乐课程与历史课程的融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
(五)音乐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
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且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年轻,思想不成熟,可塑性强。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可以与道德和法治课程相结合,如以祖国、家乡、社会和人民为主题的歌曲。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音乐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在新课程背景下,利用小学音乐课程综合性教学资源,可以丰富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增加音乐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整合教学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燕.汲音乐之泉,浇语文之花:小学语文与音乐学科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