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作者】 赤黑此尔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御河中学)


【正文】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全面提升其学习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已经逐渐成为摆在众多一线教师面前的首要难题。生物作为中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做好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更好地展开中学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中;生物教学
  一、引言
  对于初中的生物教师而言,能够正确理解并领悟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内涵,进而以此为有力依托,展开教学活动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往往只能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走,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教学固有的优势,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程度。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生物教学探讨
  (一)教师要树立先进的中学生物教学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为此,对于众多的一线中学生物教师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首先树立先进的中学生物教学理念,充分了解并正确领悟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而以此为指导,开展课堂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在于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那种“教师教、学会学”的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生物课堂教学中来,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和领路人,全面提升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为更好地应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二)不断创新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教师们必须要立足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第一,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情境创设,最好是为学生们所熟悉或者了解的,这样往往更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以“细胞呼吸”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平常经常会吃水果,那么水果放置的时间太长了,往往就没有刚开始那么甜美了,如果萝卜放置的时间太长了,就会有空心现象出现,大蒜放置的时间久了,就会变轻甚至出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由于这些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的、接触到,因此学生们往往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就会就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即便答案未必是十分准确地,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会被最大程度的激发,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一定要围绕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分组讨论法
  所谓的分组讨论法就是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以便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运用分组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分组要恰当、合理,不要把那些生物成绩好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很难真正达到分组讨论的效果,科学的分组是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以及性格等为主要考虑因素,进行合理搭配,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来;
  其次,最好是由学生民主选出组长,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往往讨论的气氛也会更加融洽,也就越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分组讨论的时间要掌握好,教师要注意施加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尤其是在小组讨论遇到困难,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以便能够让小组讨论继续深入下去;
  最后,教师对于分组讨论的结果要给予必要的点评和总结,这种总结应该是具体的、应该是富于启发性的。
  (三)营造和谐、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尤为重要
  教学气氛的融洽与否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应该尽量放下教师的架子,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恰当应用“提问教学法”,以此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如果问题过难的话,恐怕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觉得没有什么挑战,从而失去原有的效果。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和谐、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这也就是所谓的“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别,事实上成绩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依然延用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的话,恐怕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恰当、合理应用过程性评价。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是全面、准确而又客观的,要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之上的,同时还要将诸如学习的态度、学习动机以及情感等方面的相关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家长评价等方法,这样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每一个学生个体,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了解其实自己原本也是很优秀的,是很受关注和重视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而教师一定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与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莉.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生物教学[J].吉林教育,2012,01:33-34.
  [2]邬恒梅.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50:23.
  [3]周红.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2,06:39.
  [4]李文兵.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教学策略[J].理论导报,201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