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家校共育构建孩子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者】 章欣欣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梅溪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家校共育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尝试了以下几点:一、走访家庭了解每个家庭的状况,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二、积极分享孩子在校动态,主动联系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三、不忘提升自身能力,经常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四、重视家校联系,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
  关键词:学习习惯;分享动态;分享心得;家长进课堂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指导,这两者的犹如天平的两端,离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平衡。近年来国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校合作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教育部门也提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尤其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提到,要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班主任在家校共育的工作中,就起到了纽带般的联结作用。我有幸能成为这条带子,联结学校和家庭,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班是一个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班集体。带着千奇百怪的个性,为了共同的愿望,30个小水手缘聚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的理想就是要在变化莫测的人生海洋里,经过自身的拼搏努力,长成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光好少年。当然,要想顺利扬帆航行在6年的小学航段,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走访家庭了解每个家庭的状况,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家访是了解家庭情况的快速有效的办法,也是每一个新班级成立的必经之路。在家访问卷中,我就每个家庭的家长自身信息和家庭状况做了一个小调查,并整理记录在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培养非常关键,而且习惯越早培养,对孩子的受益也越多。孩子低龄阶段家长要格外注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为此,我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特意到每一户学生家里走访,去了解学生家里的学习空间以及藏书情况。阅读不仅仅是在学校,家里的亲子阅读时光更是给孩子心理上注入知识和能量。书香家庭的营造,家长的悉心陪伴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低年级的时候父母要充分把握好这一段时光,越早用心的父母后期越省力,但早期想省力的父母后面就会越吃力。在后期的反馈中,积极配合的家长表示,早期的阅读习惯培养这不仅增加孩子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和思考想象力,亲子关系也很融洽。在学校平时的表现中,爱阅读的学生确实在待人接物,课堂表现,同伴互助等方面有不俗的表现。
  二、积极分享孩子在校动态,主动联系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与家长保持联系是家校共育的最基本形式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家校沟通在微信群中联系也越来越方便,平时学校或班级组织活动,就可以通过微信群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动态,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关于学生的动态,家长都会积极响应,并会为学生的成果表示最真诚的肯定。渐渐的,我的分享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家长也开始信任我,也会把一些家访时无法直接呈现的问题通过微信告知我,比如有一个家长,由于以前一些个人原因在此不多提,导致孩子自小便缺失父爱,跟着奶奶(实际是外婆)一起生活,隔代宠溺导致孩子成为一个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性格,如有不如意就发脾气,喜欢无缘无故去捉弄其他同学,很多同学都投诉他,并讨厌与其相处。一开始我也不懂得委婉处理,就将孩子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很苦恼,但出于对我的信任,将自己的难言之隐告知于我,事后我也会格外关注这个孩子,平时也会对他格外耐心和更多的包容。5年相处中,家长也会经常主动联系我,分享孩子在家的情况,关系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渐渐地,在家校共同努力合作下,孩子由一开始的我行我素,到现在的界限清晰,虽然还是会有很多小问题,但我更愿意相信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会始终帮助他树立起坚定的信念。
  三、不忘提升自身能力,经常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因为我们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从事简单的手工活或农活。如果再提议让他们自行看书学习教育方法,那基本就是石沉大海的事情。所以就派我自己亲自出马,替大家筛选有用的信息,再将心得转发给家长。记得在家校共育理念课程中,有提到当家长来学校与教师面谈讨论孩子的情况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家长感受,而不是家长嘴里的孩子,毕竟和教师说话的是家长,而孩子只是我们此次谈话的一个内容,同样的,我会建议家长在他们平常的对话中,也要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与你正在说话的人身上,而并非话中提到的第三方,并鼓励他们不断练习。我再利用课间,去询问孩子最近家长是否有相关方面的变化,有些可爱的孩子甚至也会督促家长学习,形成家庭学习氛围。
  四、重视家校联系,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
  为了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班级里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一些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如钟大厨进课堂教孩子们做菜,智恩妈妈教孩子们画生动有趣的漫画,伊一妈妈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小常识,以及诗琪妈妈讲述亲子共读的故事等等。“钟叔叔炒的菜真是好吃,回家我也要给爸爸妈妈做一顿饭”,“以前我从来不会画漫画,今天感觉自己画的比以前好多了”、“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今天我来当家打扫卫生”......这是我从孩子们的日记当中摘抄的几句话,我欣喜于孩子们的变化,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也在慢慢靠近。
  反思疑惑
  作为新手班主任,在工作中,我也有很多的不解,我希望家校共育并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更不是给孩子布置一些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叫互动、共育,要加强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常态化互动交流,注重教育工作的家校联动。而且家校共育也并非个别班级的事,学校层面也可一起讨论方案,设计相关课程活动或倡议,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参与孩子的教育当中。比如倡议家庭能够加大家庭教育中的精力投入。毕竟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既然家长在经济投入方面的情况不是特别乐观,那么加大精力投入是加强家庭教育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精力投入可以是时间、情感、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投入,以精力投入来弥补经济投入的不足。
  作为新手班主任,我有许多欠缺和不足,需要向各位前辈学习。探索的路上,有艰辛,更多的是成长。把班级建设好,为孩子们带去良好的家校环境是我们的共同期待。路漫漫,求索不止,我们一直不断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