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德育教育让体育课堂更有意义

【作者】 邵 晴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天津路中学)


【正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可见,体育教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老师,我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心间,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五年多的工作,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总结以下几方面:
  一、严格的管理强化纪律观念,养成文明习惯
  从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安排一堂室内课,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以及体育课安全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纪律,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转化成一种“野性”爆发出来。所以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就开始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同时也更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在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艰苦的训练磨炼顽强的意志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要经过动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练、协调直至自动化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在体育活动中,很多的项目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体能,而体能训练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这正是对学生进行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拼搏进取的思想进行训练的大好时机。同时,体育课基本上是在室外进行的,“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使好多同学存在着畏难的情绪,这时候就要使学生明白没有艰苦的训练就没有“苦尽甘来”的甜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每个优秀的运动员所必须要历练的过程,同时我会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是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三、激励竞争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四、启发诱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运动会中学生负伤坚持参加100米决赛;体育中考大家团结一致,互相鼓励等。这时应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问题,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挫折,当代中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在评价语言中注重方式方法
  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学生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采取先赞扬他的长处之后再点出不足,该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让体育课堂充实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