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读《西游记》,过“西游节”

【作者】 邓惠嫦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龙坡中学)


【正文】

——例谈初中名著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摘 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初中阶段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对传统名著的阅读能够有效的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基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研究了初中名著阅读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以供有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名著;西游记;阅读实践
  能够初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意识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通过感受传统名著当中的精神文化世界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熟悉文章情节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当带领学生了解文章当中的基本情节,做好活动的基础设计,让学生在初步把握文章框架的基础之上做好对文章细节内容的研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名著的阅读实践教学当中尽量地设计书中所有的故事与情节,加强对整本书的掌握与了解做好文章教学的初步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整个故事当中的情节,督促学生认真进行阅读,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在《西游记》阅读当中,首先让班级当中的学生共同了解文章的前言部分,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前几章当中的主要内容,明确故事当中的人物角色,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职责与分工。西游记的故事大多数的同学比较熟悉,因此,在前沿的阅读当中教师分配的阅读时间占比不必过多。之后将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分配,将班级当中的学生划分成为若干个研讨小组,教师根据名著当中的内容为每一个小组划分一到两个故事情节,让学生能够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之上对故事情节进行阅读和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耐心阅读完整个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当小组同学阅读完之后,让学生按照阅读的内容用总结性的语言概括阅读的基本情节,可以适当地在网络当中查找阅读资料,在小组人员共同讨论之下对概要进行修改和完善。当所有的小组完成概要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当中让每一个小组对研读的情节进行概括,通过相互分享,让班级当中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为了加强阅读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将学生概括的内容进行搜集和誊写,鼓励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内容制作插画,让学生能够按照情节概括进行图画绘制,提升学阅读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誊写好的内容装订成为一本《西游记》简本图画书,让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当中进行阅读,通过学生自己对文章的基本情节进行誊写和概括,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在较短的时间当中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以及大致框架。学生根据情节进行绘画能够进一步加强文章学习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对于《西游记》文化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编排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提要趣味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学生处于叛逆性较强的时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采用单一化、传统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逆反心理,为了能够有效的构架趣味性的阅读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积极的提要故事当中的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促进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在前期的教学当中学生对《西游记》当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对简本的阅读已经能够对整个故事情节进行了解,这时,教师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对故事情景进行学习。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文章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西游记当中的内容来设置相关的情景剧,根据划分的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出小组当中可以编排的情景剧。通过小组对情节内容进行仔细选取、对文章内容进行研讨、课下主动排练等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等,进一步完善对书中知识内容的了解。班级当中的学生通过观看西游记的情景剧表演,进一步了解了美猴王出世、三大白骨精、盘丝洞等内容,更加全面地将剧本当中的内容进行展现。通过对情节的排练,学生们加强对《西游记》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提升了对名著情节的认识。在情景剧表演结束之后,不少的同学积极对《西游记》当中的情节进行讨论,一些同学购买了详细的《西游记》版本进行阅读,从整体上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当中的趣味化情节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掌握。
  三、注重内容思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应当局限于一种标准化的答案,学生对于名著的实际理解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教师要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根据文章当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看法给出相应的文章内容思想概括。在学界的研究当中对于《西游记》的研究逐渐深入化和多样化,对于同个故事情节,同一个人物的分析上有着不同的内容展示,因此,在进行名著学习与研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并给出具体的理由。
  同时在进行主题研讨的过程当中应当紧紧围绕语文的核心素养进行问题的设置与讨论,树立课程体系教学的观念,将学生的各种学习的活动当作具体的课程进行构建,围绕我国的文化教育教学传统,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经典文化的熏陶当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应当密切地关注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的将传统知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不同方法的应用,拓宽文化视野,提升学习效率,养成现代化主义所需要的文化人才,促进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名著的教学当中要积极加强对情节内容的分析,改变原有的对句型句式的分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加强名著学习的趣味性,结合现代化的科学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名著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于名著故事情节和名著人物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文章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想要阅读名著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惠玲.浅谈文化意识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课的设计——以一节九年级课外阅读课为例[J].求学,2018(36):21-26.
  [2]徐敏.例谈初中数学复习课分层教学的有效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4):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