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作者】 王 斌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双龙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数学是中小学乃至大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数学知识源于日常生活,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就小学生而言,容易被数学极强的逻辑性所困扰。这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积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之间学习效果差异明显。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就此进行梳理分析,以供各位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分层教学
  一、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分析
  (一)对“因材施教”的诠释
  在同一个班级当中,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上有显著的差别,即便针对同一知识点,学生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而推行差异化教学。可以说,分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比如:针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增加基础授课内容,少安排拓展性知识。与之对应的优等生,应该适当增加拓展性的知识,避免这些学生“原地踏步”。通过开展分层教学,能够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每位学生都会取得不断地进步,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保证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在开展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情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量等等。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需要给予“特殊”的关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效果。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人性化的学习计划,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数学课开展分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素质,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促进作用。为此,教师需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针对教学方案分层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案,究其原因是“懒教”的心思在作怪。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则“消化不了”,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两极化倾向。
  数学课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用分层教学方式,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级学生的特点,保证教学目标更为精准。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为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比如:在讲解“角”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找出与角相关的各种实物,比如:门窗、课本、地砖、讲台、黑板等等。这些“角”有一个共性,即:都是直角。那么,还可以让学生们找一些钝角、锐角、平角。有的学生会立刻想到使用的圆规和剪刀。通过图形(实物)展示,抽象的知识变得显性化,抽象角的问题也就不再复杂了。此外,教师根据学情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大家讨论有关角的特征。最后,教师拿出一把折扇,通过开、闭折扇,调整扇子的大小,大家会瞬间懂得,角度原来是可变的,也和生活息息相关。
  (二)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以用分数定胜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很多教师更喜欢用成绩衡量每位学生,并根据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上述做法未考虑到学生的感受,甚至影响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需要选择对应的教学方式,同样以“角”相关的知识为例,我们在教学中会涉及各种图形,比如:梯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那么,由这些图形可以引出很多与“角相关的问题”。如:“内角和相关的知识”,“面积问题”等等。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并让大家使用量角器去验证各个角的度数问题。    
  (三)对课后练习进行分层
  课后练习能够巩固课堂知识,是“温故知新”思想的体现。针对课后练习题,教师同样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法。布置同样的课后练习题,也可以从解题思路上下功夫,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能按部就班解题即可,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设置多种解题方法。针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仅需要用一种解题思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解题,如:有关行程问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用一种计算方法即可。通过计算,让这类学生掌握相关的定义、公式,并慢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针对优秀学生,则可以设计两种或更多计算方法,最后验证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选择“回头看”的方法,从而通过复习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创造适宜的成长空间。这种差异化教学,符合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凸显“人性化”的优势。真正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慢慢摸索过程中发挥学生、家长的优势,最终形成一种合力。需要强调的是,实施分层教学不能让后进生和家长产生误解,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