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分析

【作者】 赵 琼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胜利小学)


【正文】摘 要:在双减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业教学效果,成为众多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一直以来,课后作业一直是重要教学板块。通过该板块教学能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巩固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要合理设计小学生的语文作业,特别是利用课内时间,提高学生作业的完成效率。
  关键词:双减;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要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价值,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和日后的工作。为此,有关课后作业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活元素,强调作业的应用价值。但实际教学效果却背离了这个原则,为了达到揠苗助长的效果,很多语文教师更强调如何进行主观判断和分析,长此以往,作业就无法脱离机械性这一特点。甚至课后作业与实际生活脱节,由于缺乏自主分析,学生的印象不深,学习成绩停止不前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因材施教”的意义,但在教学中更看重教学进度,设计作业时忽略了作业的层次性问题。甚至直接以教学大纲为蓝本,机械性地设计作业。几乎每节课后的作业都大同小异,学生们觉着枯燥乏味,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教师布置作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未能重视课堂内外的关联性,学生们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样的作业也会造成极大的时间浪费,甚至对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补充意义。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创新设计策略
  (一)坚持客观设计,强调层次设计
  一直以来,“刷题”成为课堂内外作业的代名词。很多教师期望通过海量的作业,提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或者提升写字速度。无论出于哪种目的,都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在减负前提下,传统作业模式需要彻底颠覆。当然,这种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而是需要提升作业的质量,做到“少而精”,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这里再说一下层次性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老师而言是一种考验。教师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并且时刻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综合表现。然后有的放矢地设计出针对性的课堂作业。针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小学生,需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作业设计,比如,字、词、句的掌握。反之,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更强调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理解能力。
  (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离不开实践,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对其产生终生影响。通过长期时间的实践,小学生就能够熟练使用语言知识,突出体现在口语交流和写作能力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组织语言过程中,大脑高速运转快速筛选出恰当的词汇,有趣的修辞方法。为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上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切忌使用创新标准去束缚小学生。学生一旦在作业练习中出现差错,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在纠错的同时肯定大家的创新思想。以《白鹭》(郭沫若)一课为例,郭沫若先生将白鹭描写成一幅水墨丹青,给大家带来无限的遐想。针对本文,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生字和生词以及基本的书写手法。有关写作手法方面,不要过于强调某种模式和内容,大家可以从全文去考虑,也可以从一句话,甚至一个字词去诠释。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赋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针对作者,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讲解,如果告诉大家: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银行”就是郭沫若先生亲手书写的,大家就会增加对作者本文的亲近感。
  (三)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面说到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之后,才能慢慢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实践方法,并在不断摸索中收获良多。否则,缺乏思考的实践必然缺乏“生命力”,并且会束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更具实践价值的作业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将相和》(司马迁)一课为例,很多学生觉得文章内容距离现在非常久远,从而产生莫名其妙的生疏感。为此,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比如: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文中人物的相关成语故事,或者一些经典语句。本文涉及了大家都熟知的成语——负荆请罪。通过主动查询,大家又熟络了“渑池之功”、“完璧归赵”,以及“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词句,由此对本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第二次课上,可以让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故事,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这样的作业就非常有趣,并且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自主发展
  通过日积月累,有关实践性的作业就会发出巨大的价值,并且学生的学科素养也会逐步提升。教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比如,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希望在作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否则学生一旦丢失主动权,会慢慢变得懒散起来。比如,针对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内容(演讲、作文、整本书阅读等),教师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权限。拿整本书阅读来说,教师虽然有指导的权利,但选择书籍的权利则要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这种主动阅读才会妙趣横生。另外,针对竞赛类的作业,需要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以演讲为例,既要锻炼学生的胆量,还要引导学生如何针对演讲主题撰写演讲稿,并且考虑到演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通过慢慢梳理和实践,学生们会慢慢喜欢上这种展示个人魅力的活动。
  总结
  总之,实践性的作业符合双减政策,也让学生面对作业时更具主动性。当然,面对新的政策很多教师很难快速转变观念,这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实践、纠偏,如此才能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