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双重意义

【作者】 徐晓峰

【机构】 (安徽省天长市天长中学)


【正文】摘 要: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学既需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又需要做到资料使用和精神提升的与时俱进。立足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基础,适当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对教师本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安徽;红色文化资源;高中历史教学;双重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它是培育和塑造人们正确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和国家认同的重要特色资源。被誉为“红色故土”的安徽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却相对有限,特别是对建立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尚待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在立足于安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汇使用安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双重意义作了一些思考。
  一
  在任何类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递什么知识、如何传递知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接受效果,乃至还会影响他们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基本看法。就高中历史教学中适当融入安徽本土红色文化来看,不仅能够充分发掘本土红色文化的价值,还能够将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和基本精神传递给学生,例如金寨精神、铁军精神、小推车精神、大包干精神、王家坝精神、沈浩精神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时代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各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学内容本身包含着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中历史学科教育中所提出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基本的核心素养,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由此看来,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单一传递,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安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料,一方面,它能够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意义;另一方面,它能够充分展示历史上的特定地区的人物、事件所具有的价值关怀,又呈现出特殊意义。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善于使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并结合历史教材,在既传授普遍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历史使命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所要培养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这五个素养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家国情怀的意涵古已有之,它的出现与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密不可分,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的意涵侧重不同,有所差别。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有丰富的家国情怀思想,它既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更是在当代中国特殊国情下出现的新内容,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所反映出的坚韧不拔、爱国舍身、同仇敌忾,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英雄气概,都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它丰富了传统“家国情怀”的内涵。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增加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动、真实的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能够培养学生对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培养学生在新时代所负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点燃思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养成一个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安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感染力、震撼力和亲和力,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将红色文化资源放置在情景教学、渲染式教学的活动中,再辅之以具体的实践教学,如参观红色物质文化遗址、博物馆,感受革命先驱者的动人事迹,从而激发他们对本土红色文化的情感,使他们渴望了解这些文化的来龙去脉,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因此传递着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不断鼓舞学生向前奋进。
  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由于其地位属性的特质,决定了教师的任务是以引导学生为主,以灌输知识为辅,为学生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引导他们走上这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能力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地突破、创新,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增加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
  我们使用的通用教材具有普遍性,它的使用范围广,内容上更多地强调它的一致性和知识的大众化,而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的安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则具有很明显的特殊性和地域性;且内容丰富,“安徽红色文化至少涵盖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部分。”这些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对通用教材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增加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鲜活性,而不是枯燥的知识堆砌。在教学中,可以将安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的例子进行对照,例如讲授抗日战争时,可以补充当地民众的抗战历史,包括播放抗日的影像、朗读当地流行的一些抗战的诗词和唱诵抗日的歌谣等,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带来冲击力和震撼力。以身边可感知的、具象的历史资料作为佐证,这种讲解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铭记一段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领略其精神风貌,更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第二,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显示了对学生传递知识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充实自我、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做到教学相长。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安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考虑,这也恰好为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带来了契机。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学习、补充本土红色文化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以本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专门研修、学习较少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借此机会通过网络查找、实地考察,甚至是到专门的安徽红色文化博物馆参观,以及专题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来比较集中地获取相关知识,并将这些本土红色文化与已有的历史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有益于教师不断储备更多的知识,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也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准备了前提条件。
  第三,改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活泼的、富有亲和力的过程。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约束,不得不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将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悉数灌输给学生,很少能够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这也就导致课堂教学往往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在教材之外适当增加一些安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真实感,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安徽本土红色文化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做出革新,例如,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到博物馆、名人故居、展览馆等现场进行讲解式教学,也可以采取知识问答、播放影像等方式,以知识竞赛和历史再现等诸如此类的其他种种灵活的教学方法,都是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由于其独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心灵的震撼,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教师的史料使用范围,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变得多元、高效,从而彰显了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具有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祝鸿霞:安徽红色文化深厚而博大,安徽日报,2018-06-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5页。
  [3]朱丽:价值与路径:安徽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第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