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方法

【作者】 龙福莲

【机构】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腊山街道新村小学)


【正文】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进行其他学科方面学习的重要基础。其中阅读教学为语文学科教学主要构成部分,肩负着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的关键任务。由此可见,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学习,可以有效汲取到有用信息与诸多知识,同时能够获得精神营养,带动自身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概括;阅读教学;语文学科
  语文阅读作为一种依靠思维水平开展的活动,需要学生通过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鉴赏和理解,才能够获得知识,推动自我发展。阅读方面的概括能力是学生在语文思维提升中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具备阅读概括方面的能力,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质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因此本文重点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展开相关探究。
  一、灵活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因为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加之小学生自控水平不足,如果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概括方面的能力,增强教学质量与效率。首先,可以应用阅读题目扩充手段培养学生在阅读概括方面的能力。题目作为一篇文章中的灵魂,能够清晰表达文章核心内容与作者真挚情感。为此在学生对文章进行完整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题目扩展,并基于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段意集合手段,就是让学生依据文章中的每个自然段进行总结,之后将所有内容进行汇总,从而明确文章里面的中心句和过渡句,最后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完整概括[1]。
  例如:在进行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的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整阅读并对每个段落进行总结之后,找出文章里面的中心句,那有的同学就找到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句话,说说它在文章中代表的含义以及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的同学会说文章依据时间顺序展示了“我”与珍珠鸟从相识至相依相伴的紧密关系变化。而作者通过描写人和小鸟在感情上的沟通,突出了对互相信赖与和谐美好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二、注重进行问题引导
  文章、小说乃至古诗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学知识,其中值得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的问题也比较多。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方面的教学时,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带动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与讨论完成对阅读内容的良好概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侧重挑选可以带动学生探究欲望,契合学生兴趣喜好的内容[2]。
  例如:在进行小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的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知道全文完整翻译之后,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景象与情感意境?之后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潜移默化地从鉴赏视角出发对古诗进行概括,同时能够在概括期间,讲述古诗所描绘的春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到有的学生很喜欢“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能够让人身临其境,亲眼看到柳条缤纷垂下摆动的样子。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古诗在意境方面的写作规律,教师可以深入提问,让学生找一找不同古诗在景象描绘上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本课古诗进行准确掌握,还能够知道不同类型古诗在描写意境方面的差异性。
  三、通过阅读交流进行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在阅读概括方面的能力,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独立阅读与自主思考方面的能力,不过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控能力方面较弱,所以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阅读,即使是个别学生在家长的频繁督促下完成了阅读,也难以正确理解文章含义。为此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手段,鼓励学生在小组互动探究环节里面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与阅读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在阅读概括方面的能力[3]。
  例如:在进行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的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一起对《草原》这篇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展开探究,那有的小组就会表达文章在写作上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手法,而在文章主旨层面上,文章通过描写“蒙古族人民迎接我们、宴会上载歌载舞、推杯换盏”等句子,清晰且生动地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友好互爱的画面。因此可以得知这个文章就是基于民族大团结这一思想而展开创作的。通过学生在小组互动中进行阅读交流,可以发现学生不仅能够有所收获和有所体会,还能够根据文章中的语句来佐证自身的观点,对文章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大大提高了学生在阅读概括方面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概括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综合性素养里面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若学生能够良好具备这种能力,不仅可以为学好语文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充分增强自身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核心素质。为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基于新课改中的具体教学要求,持续优化并创新语文学科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从而渐趋帮助学生提升在阅读概括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苗运芝.小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家长(上旬刊),2021(6):141-142.
  [2]郑艳.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2021(31):43-44.
  [3]徐锐松.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2021(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