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古诗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作者】 邓凤清
【机构】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武鸣高级中学)
——以《短歌行》为例
摘 要:课堂教学要活,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高中古诗文教学可以通过激发热情、问题设计、对比辨析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思维;活
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成长了,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因其内容和形式的特殊性,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么,古诗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去探讨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火把
学生头脑不再是一个灌满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再不愿意教师满堂灌输,而需要导火索去点燃他们思维的火把。学生思维的火把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课题的导入往往就是能点燃这支思维火把的导火索,它能奠定一节课的课堂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决定学生的思维热度和高度。江苏镇江一中徐进老师的导课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及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
师:谁知道英文“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will come”是什么?
生:说曹操,曹操到。
师:非常好!历史上对曹操褒贬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谈自己对曹操的看法)
师: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这样评价他,初中时我们学过曹操的那篇文章?
生:《观沧海》
师:请同学们背诵《观沧海》
徐进老师的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新颖,而且内容丰富,有英语知识,有历史知识,有初中知识,既训练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符合大语文观的理念,尤其是“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这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把,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的思维自然就活起来。
二、让课堂充满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思维的火把点燃起来后,如果不及时添把柴火,学生思维的热情就会浇灭,思维的路径就会断裂,所以,要让课堂的各个环节充满问题,让问题带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徐进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里设计了好几个问题让学生探究:首先在朗读环节,徐老师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找出诗眼;在赏读课文环节紧扣诗眼提出了三个核心问题给学生探讨:
1. 作者“忧”什么?如何抒发这种“忧”的?
2. 你如何看待诗人的“忧”情?诗人的感情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3.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南宁三中的温燕老师同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1. 朗读: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2. 品读:结合诗句体会诗人“忧”什么?
3. 探究:诗歌围绕“忧”字表露诗人的心志和情感,在这些深沉的忧思背后,站着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的方永蕊老师也在课堂探究环节从“忧”的内容和诗歌表现手法两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探究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核心,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能否获得有效思维训练的关键。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思考所得,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让问题带动学生思维,就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
三、对比辨析,培养学生思维深度
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中学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所以古诗文教学,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加以对比、分析和批判,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徐进老师在教授《短歌行》时做了这样的设计,有效的挖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在探究艺术手法环节,提出了“借代”与“比喻”有什么区别?在拓展环节,让学生对比鉴赏《长歌行》,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诗歌鉴赏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批判,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训练更有质量。
高中生的思维往往发散性极强而不能合理聚焦,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集中思维。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其实就是属于集中思维训练,徐进老师在导入课题时让学生评价曹操这个人物,温燕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形象,就是用批判思维来分析评判人物,发展学生的集中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效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开启学生发散思维后,学生表现非常活跃,思维收不回来,不能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对比辨析,把思维聚焦到问题的根本上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温燕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曹操看待“忧”的高度和眼光给同学们怎样的启发?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容易游离于课文之外而大谈自己的启示,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把思维集中在结合课文内容,结合曹操的志向抱负去谈感受和启发,才能收到良好的思维训练效果和教学效果。
总之,古诗文教学一般比较枯燥,但只要我们老师善于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善于转换思维的角度,善于由浅入深的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思维就一定会活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一定会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