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 代婉玲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龙会镇民政小学校)
【正文】摘 要:口算不仅能体现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口算技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口算的规律和特点,并增加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口算变得更有趣,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规定,小学生必须具备数学口算能力和数学估算能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无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口算教学,并将其落到实处。
一、重视小学数学口算教学
小学生的心智水平相对较低,无法真正理解口算的意义,甚至认为口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方式就能够快速完成,殊不知,口算也是有一定难度系数的,比如,部分口算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一旦忽视某个环节就会功亏一篑。以一位数加法为例,当涉及进位时,小学生多会使用“凑十法”,如“8+5”,学生会从“5”当中“拿”出“2”和“8”相加,然后用“10”与“3”(5被拿走2)相加,从而得出“13”。但是,小学生对于“凑十法”这一概念并不清楚,教师可以先带领大家计算几道类似的习题,然后引出“凑十法”这一方法。
二、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尤其是“加、减、乘、除”混合起来,更会让人产生索然无趣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从兴趣入手,尽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有趣的教学中融入数学理论,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然后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供学生们解答,就能起到很好的诱导效果,比如:同一棵树上,又x只麻雀飞来,又有x只飞走,问最后树上有几只麻雀?这种问题比单纯的数字加减更有意思一些。另外,引入一些小竞赛,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比如: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每个角各一个数字),用以计算加法或者减法,小学生随机分发一个数字,根据三角形数字变化情况,小学生将与之匹配的图片贴到三角形空白处。
三、通过练习掌握口算方法
数学计算离不开足够的练习,口算也需要借助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口算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事情。在口算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入一些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比如:采取口算接龙的游戏,“加法或者减法的‘和’或‘差’不得大于100,前一位同学完成口算后,随即在自己的‘得数’后‘加’或‘减’去一个数,这道口算题由下一位同学完成”,这样的接龙能让所有学生的思维跟着“得数”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某位学生出错,可以给他一个小的“惩罚”,从而达到烘托气氛的效果。
四、通过练习养成口算的好习惯
在实际口算训练中,部分小学生在完成口算后,还会用纸笔进行检查。究其原因,就是未能牢牢掌握计算方式,这就需要增加练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比如:学生们在口算时注意力不集中,错将300看做30,或者将7看做1,其计算结果也必然是错误的。此外,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不足,不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错误和个人能力,需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纠正,采取视算和听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我们提倡多媒体教学,并非彻底摒弃板书,而是需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口算教学的实效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更喜欢形象思考,比如:他们对于枯燥的数字不感兴趣,反而对童话故事、小动物,或者色彩鲜艳的事物“情有独钟”。在口算教学中增加一些形象思维元素,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做到勤动手、勤动脑、由此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演示各种动态的细节,相比实物教学更丰富、更形象,在这种特殊的模拟环境中,小学生更愿意认真思考,并透过现象探索其背后蕴藏的知识。
以连续加减法口算题为例,通过多媒体演示一辆公交车,经过若干个站点,每个站点都有人上/下车,让小学生观察公交车行进路线过程中,公交车上有多少人?对于这种动态的题目,小学生能够将故事情节与口算题结合起来,并且可以在任一站点暂停,并快速报出公交车上有多少人。再比如:以某花卉基地郁金香栽培大棚为例,每天都有鲜花出售/出租,也有租期完毕返还的,根据这一经营性活动,将其展现在多媒体设备上。最后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计算,对比自己的口算结果,看看是否存在出入。这种抽象知识变为具象知识的方法,更有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效果也远比单一的练习效果更好。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板书的作用。自从多媒体设备普及以后,部分教师更乐得做一个“甩手掌柜的”,但是一味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无法突出教学重点。扔掉粉笔开展教学是不切合实际的,是对教学模式的彻底割裂。一旦放弃板书,很多内容无法实施,比如:在以往口算教学中,教师会随机写出几组计算题,供大家口算使用。但是多媒体教学都是固定模块,所有内容都是事先编辑好的,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灵活性。再比如,即便是口算题,也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计算演示,核对口算结果。如果教师都“丢掉”粉笔,学生们又怎么可能“捡”起粉笔呢。只有将板书和多媒体设备巧妙结合起来,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口算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数学教师要提起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口算教学。另外,计算将会“陪伴”每个人的一生,在数学教学中,也要随时渗透口算训练内容,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规定,小学生必须具备数学口算能力和数学估算能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无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口算教学,并将其落到实处。
一、重视小学数学口算教学
小学生的心智水平相对较低,无法真正理解口算的意义,甚至认为口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方式就能够快速完成,殊不知,口算也是有一定难度系数的,比如,部分口算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一旦忽视某个环节就会功亏一篑。以一位数加法为例,当涉及进位时,小学生多会使用“凑十法”,如“8+5”,学生会从“5”当中“拿”出“2”和“8”相加,然后用“10”与“3”(5被拿走2)相加,从而得出“13”。但是,小学生对于“凑十法”这一概念并不清楚,教师可以先带领大家计算几道类似的习题,然后引出“凑十法”这一方法。
二、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尤其是“加、减、乘、除”混合起来,更会让人产生索然无趣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从兴趣入手,尽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有趣的教学中融入数学理论,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然后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供学生们解答,就能起到很好的诱导效果,比如:同一棵树上,又x只麻雀飞来,又有x只飞走,问最后树上有几只麻雀?这种问题比单纯的数字加减更有意思一些。另外,引入一些小竞赛,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比如: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每个角各一个数字),用以计算加法或者减法,小学生随机分发一个数字,根据三角形数字变化情况,小学生将与之匹配的图片贴到三角形空白处。
三、通过练习掌握口算方法
数学计算离不开足够的练习,口算也需要借助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口算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事情。在口算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入一些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比如:采取口算接龙的游戏,“加法或者减法的‘和’或‘差’不得大于100,前一位同学完成口算后,随即在自己的‘得数’后‘加’或‘减’去一个数,这道口算题由下一位同学完成”,这样的接龙能让所有学生的思维跟着“得数”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某位学生出错,可以给他一个小的“惩罚”,从而达到烘托气氛的效果。
四、通过练习养成口算的好习惯
在实际口算训练中,部分小学生在完成口算后,还会用纸笔进行检查。究其原因,就是未能牢牢掌握计算方式,这就需要增加练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比如:学生们在口算时注意力不集中,错将300看做30,或者将7看做1,其计算结果也必然是错误的。此外,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不足,不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错误和个人能力,需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纠正,采取视算和听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我们提倡多媒体教学,并非彻底摒弃板书,而是需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口算教学的实效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更喜欢形象思考,比如:他们对于枯燥的数字不感兴趣,反而对童话故事、小动物,或者色彩鲜艳的事物“情有独钟”。在口算教学中增加一些形象思维元素,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做到勤动手、勤动脑、由此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演示各种动态的细节,相比实物教学更丰富、更形象,在这种特殊的模拟环境中,小学生更愿意认真思考,并透过现象探索其背后蕴藏的知识。
以连续加减法口算题为例,通过多媒体演示一辆公交车,经过若干个站点,每个站点都有人上/下车,让小学生观察公交车行进路线过程中,公交车上有多少人?对于这种动态的题目,小学生能够将故事情节与口算题结合起来,并且可以在任一站点暂停,并快速报出公交车上有多少人。再比如:以某花卉基地郁金香栽培大棚为例,每天都有鲜花出售/出租,也有租期完毕返还的,根据这一经营性活动,将其展现在多媒体设备上。最后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计算,对比自己的口算结果,看看是否存在出入。这种抽象知识变为具象知识的方法,更有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效果也远比单一的练习效果更好。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板书的作用。自从多媒体设备普及以后,部分教师更乐得做一个“甩手掌柜的”,但是一味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无法突出教学重点。扔掉粉笔开展教学是不切合实际的,是对教学模式的彻底割裂。一旦放弃板书,很多内容无法实施,比如:在以往口算教学中,教师会随机写出几组计算题,供大家口算使用。但是多媒体教学都是固定模块,所有内容都是事先编辑好的,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灵活性。再比如,即便是口算题,也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计算演示,核对口算结果。如果教师都“丢掉”粉笔,学生们又怎么可能“捡”起粉笔呢。只有将板书和多媒体设备巧妙结合起来,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口算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数学教师要提起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口算教学。另外,计算将会“陪伴”每个人的一生,在数学教学中,也要随时渗透口算训练内容,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