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侧重言语内容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李妍妍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凤翔镇中心校)


【正文】侧重言语内容的阅读教学,其选文在题材方面应是学生可以理解但又不是很熟悉的。如果文本的题材为学生非常熟悉,那么不需要教学,学生就能理解和感悟其内容和主题。为此,这类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经历从语言文字入手,到理解文章内容,再到探究文章主题的复杂过程。
  (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本内容
  1.理解词语
  词语是文章表情达意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点。学生既通过阅读课文学习词语,也通过对每个字词的理解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两个过程有机统一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之中。阅读过程中对字词的理解不是记住每个词语的字典意义,而是能联系上下文具体情境并结合自身的阅读积累,理解字词在课文中的特定意义和作用。
  2.理解句子
  读懂句意建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之上,又是理解语段和篇章的基础。一篇文章有很多句子,阅读教学可以针对一些重点的或关键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例如,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生动形象的句子等。
  3.理解语段
  归纳段落大意是阅读文本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解语段的内容,既要读幢段落中每个句子的意思,又要理解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语段,可以采取分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段落结构,理解语段内容。
  4.理解语篇
  对字、词、句、段的理解都是为理解语篇内容服务的。如果不能从对词句的理解上升到语段和语篇的整体把握,则很难抓住文章的要点和精髓。学生从低年段向高年段迈进的过程中,面对篇幅较长、内容复杂的文章,更需要学会分析和概括,并用简练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讲,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一是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给课文分层次:二是归纳各层次的大意;三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是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联余写作背景理解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是作者与其所处时代的共同产物,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的介绍不只是为了积累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加深对课文言语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于语文课本中那些远离现今时代的作品,离开写作背景介绍学生便无从理解。需注意,不仅应当在课文学习的起始阶段介绍写作背景,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引入关键背景的介绍。
  (三)联生活实际理解文本内容
  美国教育家华尔特说:“‘学习’一词实际上与‘生活’一词具有共同的外延。”阅读过程中对言语内容的理解也时时刻刻离不开与生活现实的沟通。小到对词义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都需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生活经验,促成学生在课文的启发下对社会现实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除了对文章词、句等内容的理解需要联系生活现实,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更离不开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例如,为了引导学生把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句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与生活现实的联系,学生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了更加深刻和更具有个性化的认识,对生活中父母之爱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