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例谈
【作者】 宋云霞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正文】摘 要: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审美发现、审美体验、审美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品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发现美、体验美、评价美、创造美,进而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本文以高中必修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具体探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审美鉴赏与创造;策略例谈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要达成的重要课程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发现美的形象,体验美的情感,形成美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理论结合实际,探讨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品鉴作品结构之美
“文似看山不喜平”。跌宕起伏的情节往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品赏作者高超的结构技巧,感受作品的结构之美,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情节一波三折。开篇着林冲沧州偶遇李小二这一闲笔,叙事平缓;陆谦突降沧州秘密图谋,林冲买刀满街寻敌,故事陡生波澜,情节紧张;但仇敌未现,林冲反得到看管草料场的好差事,情节又趋于和缓;等到草料场被烧,山神庙内亲闻密谋,林冲手刃仇敌,情节达到了高潮。张弛有度的情节既交代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激起了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
同时,文中“巧合”技巧的运用也相当娴熟,如林冲在沧州巧遇李小二;陆谦恰巧来李小二的酒店宴请管营、差拨;林冲沽酒途中恰巧有座山神庙;草料场的草屋恰巧被雪压倒等。但这些巧合不是牵强附会,而是自然合理,符合生活和事理逻辑。陆谦到沧州,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必不敢大张旗鼓进入军营,军营附近李小二的小酒馆就是他诱使管营、差拨很好的选择;雪大风劲,破屋四处漏风,林冲耐不住冷买酒御寒,破屋受不住雪压倒塌,完全合乎事理;无处安身的林冲借宿山神庙,用石头抵住庙门以避风雪,才能在无意中听闻真相,最后杀敌报仇。独具匠心的巧合设计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挖掘更多的结构处理技巧:悬念、伏笔、照应等。
二、欣赏自然景物之美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可以让学生领略四时风物之美,感受自然风光之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很精彩。林冲接管草料场的路上:“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乌云压顶,北风呼啸,正是大雪前典型的天气特征。作者用简洁的笔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纷纷扬扬”写出雪花之大;“卷”写出北风之劲;“一天”写出下雪的时间之久。在对自然环境的赏析中,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蕴藏的丰富内涵,领略到汉语言文字之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环境描写与情节、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三、赏析人物形象之美
人物形象是文本中常见的。赏析人物美,不能局限于人物外貌的美丑,而应看到人物的内在美,如语言美、心灵美、思想美等。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赏析人物美分辨善恶美丑,评判是非对错,从而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林冲的外表,“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不美的,但是为什么又说这个形象是美的呢?林冲出身武官世家,武艺高强,又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加上家有娇妻,生活过得平顺安定。所以面对高俅的一再欺凌与陷害,他都是一忍再忍,不想失去过往的生活。但草料场被烧,林冲才明白敌人和他不死不休,最终手刃仇敌,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是他由懦弱到勇敢、由忍让到狠绝、由幻想到清醒的转变。这样一个被社会践踏后变得无比清醒,勇敢无畏又坚定抗争的英雄形象怎能不美呢?再加上他在顺境时救助李小二,行侠仗义、扶危济困;落魄发配时仍常接济李小二夫妻,心地纯良。这样的林冲已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他不幸的遭遇会激发学生的同情,他善良的性格会获得学生的肯定,他抗争的意识会赢得学生的赞赏,学生也在这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中获得极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感受到或勇敢或温暖的力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生成多元的创造美
审美能力是比较高的素养,而创造美的能力无疑是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用词的准确、表达的流畅与严密、人物形象的再探究、文本意蕴的多种解读、作品情感倾向和价值评判的理性分析等角度进行审美创造活动。
同样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为例,林冲去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买酒归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句中“紧”字用得极具神韵。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改成“大雪纷飞”“漫天飞雪”等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紧”字除了具有上述词语所表达的“雪下得很大”之意,还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着人物将面临的危险处境,而主人公对自身处境浑然未觉,不禁让读者暗暗为他捏把汗,文本内外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艺术张力。这是“紧”字带来的妙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词语拓展运用,形成审美创造。如“西风紧”“风声很紧”等不同的语境中,品味“紧”字不同的美学意蕴。
当然,审美创造的途径有很多:如可让学生绘制林冲的人际关系网,并讨论交流林冲的性格行为与他的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也可让学生将林冲的故事改编成舞台剧在班级表演;还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中的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作者情感态度等作批注,写小论文,表达学生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策略运用到本单元其他文本的学习中,也可以多篇比较阅读。如《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杀敌、祥林嫂死去都发生在天寒地冻、风大雪狂的环境中,若发生在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环境里好不好?为什么?《促织》《变形记》人物“异化”异同分析,成名、格里高尔性格行为与他们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等。这些策略的运用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本论文是M J G21016号市级课题《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审美鉴赏与创造;策略例谈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要达成的重要课程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发现美的形象,体验美的情感,形成美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理论结合实际,探讨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品鉴作品结构之美
“文似看山不喜平”。跌宕起伏的情节往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品赏作者高超的结构技巧,感受作品的结构之美,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情节一波三折。开篇着林冲沧州偶遇李小二这一闲笔,叙事平缓;陆谦突降沧州秘密图谋,林冲买刀满街寻敌,故事陡生波澜,情节紧张;但仇敌未现,林冲反得到看管草料场的好差事,情节又趋于和缓;等到草料场被烧,山神庙内亲闻密谋,林冲手刃仇敌,情节达到了高潮。张弛有度的情节既交代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激起了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
同时,文中“巧合”技巧的运用也相当娴熟,如林冲在沧州巧遇李小二;陆谦恰巧来李小二的酒店宴请管营、差拨;林冲沽酒途中恰巧有座山神庙;草料场的草屋恰巧被雪压倒等。但这些巧合不是牵强附会,而是自然合理,符合生活和事理逻辑。陆谦到沧州,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必不敢大张旗鼓进入军营,军营附近李小二的小酒馆就是他诱使管营、差拨很好的选择;雪大风劲,破屋四处漏风,林冲耐不住冷买酒御寒,破屋受不住雪压倒塌,完全合乎事理;无处安身的林冲借宿山神庙,用石头抵住庙门以避风雪,才能在无意中听闻真相,最后杀敌报仇。独具匠心的巧合设计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挖掘更多的结构处理技巧:悬念、伏笔、照应等。
二、欣赏自然景物之美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可以让学生领略四时风物之美,感受自然风光之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很精彩。林冲接管草料场的路上:“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乌云压顶,北风呼啸,正是大雪前典型的天气特征。作者用简洁的笔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纷纷扬扬”写出雪花之大;“卷”写出北风之劲;“一天”写出下雪的时间之久。在对自然环境的赏析中,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蕴藏的丰富内涵,领略到汉语言文字之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环境描写与情节、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三、赏析人物形象之美
人物形象是文本中常见的。赏析人物美,不能局限于人物外貌的美丑,而应看到人物的内在美,如语言美、心灵美、思想美等。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赏析人物美分辨善恶美丑,评判是非对错,从而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林冲的外表,“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不美的,但是为什么又说这个形象是美的呢?林冲出身武官世家,武艺高强,又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加上家有娇妻,生活过得平顺安定。所以面对高俅的一再欺凌与陷害,他都是一忍再忍,不想失去过往的生活。但草料场被烧,林冲才明白敌人和他不死不休,最终手刃仇敌,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是他由懦弱到勇敢、由忍让到狠绝、由幻想到清醒的转变。这样一个被社会践踏后变得无比清醒,勇敢无畏又坚定抗争的英雄形象怎能不美呢?再加上他在顺境时救助李小二,行侠仗义、扶危济困;落魄发配时仍常接济李小二夫妻,心地纯良。这样的林冲已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他不幸的遭遇会激发学生的同情,他善良的性格会获得学生的肯定,他抗争的意识会赢得学生的赞赏,学生也在这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中获得极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感受到或勇敢或温暖的力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生成多元的创造美
审美能力是比较高的素养,而创造美的能力无疑是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用词的准确、表达的流畅与严密、人物形象的再探究、文本意蕴的多种解读、作品情感倾向和价值评判的理性分析等角度进行审美创造活动。
同样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为例,林冲去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买酒归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句中“紧”字用得极具神韵。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改成“大雪纷飞”“漫天飞雪”等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紧”字除了具有上述词语所表达的“雪下得很大”之意,还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着人物将面临的危险处境,而主人公对自身处境浑然未觉,不禁让读者暗暗为他捏把汗,文本内外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艺术张力。这是“紧”字带来的妙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词语拓展运用,形成审美创造。如“西风紧”“风声很紧”等不同的语境中,品味“紧”字不同的美学意蕴。
当然,审美创造的途径有很多:如可让学生绘制林冲的人际关系网,并讨论交流林冲的性格行为与他的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也可让学生将林冲的故事改编成舞台剧在班级表演;还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中的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作者情感态度等作批注,写小论文,表达学生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策略运用到本单元其他文本的学习中,也可以多篇比较阅读。如《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杀敌、祥林嫂死去都发生在天寒地冻、风大雪狂的环境中,若发生在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环境里好不好?为什么?《促织》《变形记》人物“异化”异同分析,成名、格里高尔性格行为与他们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等。这些策略的运用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本论文是M J G21016号市级课题《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