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

【作者】 覃英喜

【机构】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


【正文】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不可以替代。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难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有着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动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最细,所以父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而学校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也经过专业训练,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有计划、有系统,从而更专业地培养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长,如能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幸福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呢?我认为,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在管理班级时,多倾听家长的建议,并将班级的德育目标、对每个孩子的期望等等通过QQ群、微信群等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得家长能更全面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另外,学校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当多和家长联系和沟通,多听取家长的意见。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寻找每一位学生的“苗头”,及时有效地向家长反映情况,并寻求家长的配合教育,让孩子在白天、黑夜、平时和周末都能得到连贯性的教育。
  其次,教师和家长联系时应注意多报喜、巧批评。多向家长反映孩子的进步,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对于一些确实存在缺点的孩子在和家长反映时应多注意语气和方式,不要造成家长反感。
  最后,家长也需要调整自己的理念,不能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任务。家长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也应多抽时间陪陪孩子,理解并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家校合作的成效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只一味地喊口号而不践行,那必然会是空洞无力的。对此,我认为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进行有效地开展。
  第一,变“学校对家长开放日”为“学校开放日”、“家庭开放日”、“社区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的规划和实施。让家庭和家庭互相参观、学习,使得家长互相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第二,教师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和家长沟通。如建立微信群、班级Q群,晓黑板等及时将孩子在校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第三,在学校或教师设立家长园地。可张贴一些家庭教育的资料,介绍家长和孩子共同看的节目,报道孩子在学校、家里的生活和学习等。
  第四,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亲子、师生趣味运动会,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增强教师、家长、孩子的感情。
  学校与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动都是让孩子们能够幸福成长,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和谐统一发展,教育才有可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