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作者】 李革会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甘庄街道青龙厂小学)


【正文】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合作学习成为教师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方式,由此教学从结合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指导等几个方面谈谈合作学习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路径探索;能力提升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趋于竞争,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问题上并不是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取得成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团体的力量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学习也不能只看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与策略,也应该成为现代的重要方式,新世纪的教学目标。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更是形成一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如今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正是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因此提倡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发现,本人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要重视直接经验,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数学教学活动应结合主题图,因为主题图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同学合作很快找出信息,并动手记录下来,如果同学之间有一方找不到的,另一方还可以加以补充,这样就达到了生生互动的目的,对于积极合作,互相帮助完成的快的组,教师给于表扬,学生就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并且学生就在这种活跃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合作的意识。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手、脑、眼等多种器官活跃参与,慢慢的愿意合作,乐意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采用让学生合作学习一般在8~10分钟左右,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探究。同时在教师创设的丰富的教学情境和问题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互动深究的广阔空间,对于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产生的疑点或不同意义,鼓励他们的发现,鼓励他们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富有创见性和个性化的感受,看法不受约束地表达出来。
  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这课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要使学生掌握起来不难,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如让几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分成几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并旋转一下等等,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又能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平移是物体或图形现象在直线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旋转现象是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
  三、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指导
  合作学习的首要前提是为班级建立好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习小组,建组时,要根据性别、能力、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首先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分工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分工的意识,如:在讲授认识厘米时,要求学生实践应用测量数学作业本的长,铅笔的长,并做好记录。因此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小组中选择一位比较积极的小组长,老师对小组长进行指导,带领小组的同学进行操作,要使每位小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如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可以根据各组员的能力进行分工,写字好的同学作记录,语言表现能力强的同学当发言人,操作能力强的就指导能力弱的同学等等,这样就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同时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在过程中给以帮助,而且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汇报结果给于一定的评价以便合作学习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做到有创造性的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国兵.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学苑教育,2020(03):75-77.
  [2]官秀平.聚焦合作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名师在线,2021(06):96-98.
  [3]黄丽红.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培养探索[J].教师,2022(0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