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激发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高朝欢
【机构】 (四川省会理市南阁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高雅情操,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有效的激发发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学习兴趣;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初中音乐的教学在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初中音乐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为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简述了培养初中生对音乐学习兴趣对音乐教学的必要性,概述了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探讨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的相关措施。
一、用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课虽然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让学生聆听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再加以引导和鼓励,就会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学生“亲其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信其道”。因此我一方面注意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我认真地钻研教材。改变以往以教师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高招”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慢慢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不要总担心孩子做不好,只有大胆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不怕做不好,也不多加指责。让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答案。识谱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较多。其次,树立信心。要想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就要树立信心。不同的学生原有的基础不同。我采用“不平等”竞争法(获胜机会均等的方法)。在比赛和游戏中对不同水平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均有获胜机会。水平低的孩子在简单的问题解决后,再解决下一问题就象上楼梯一样逐渐达到目的。培养信心的同时激发了攻克下一困难的兴趣。
三、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师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
四、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语言艺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师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解除学生疑难、其弟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手段,良好的教师语言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在教学中,也曾经发现这样的现象,或因语调、音色难听,或因教师语言平淡枯燥,或因教师语言不精炼,不能表情达意,致使学生感到反感,甚至昏昏欲睡或焦躁厌烦,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扫而光。而那些具备语言艺术的教师讲课,学生的情绪就高涨,学生兴趣就浓。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之大。作为教师,一定要学好语言,要把不仅普通话学好,做到发音准确,正音清晰,,而且力求做到字正腔圆、重音恰当、节奏适宜、语言适度、生动形象、诙谐活泼,精炼准确、言尽其意、科学严谨、逻辑性强。教师优美的语言不仅能够形象生动地传递教学信息,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愉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浓郁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总之,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参考文献:
[1]张洪榕.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J],才智,2010,(23)
[2]王小平.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J],新课程(下),2011,(17)
[3]周红荷.中学音乐课堂竖笛教学技巧探析[J],大众文艺,2011,(07)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学习兴趣;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初中音乐的教学在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初中音乐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为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简述了培养初中生对音乐学习兴趣对音乐教学的必要性,概述了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探讨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的相关措施。
一、用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课虽然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让学生聆听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再加以引导和鼓励,就会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学生“亲其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信其道”。因此我一方面注意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我认真地钻研教材。改变以往以教师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高招”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慢慢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不要总担心孩子做不好,只有大胆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不怕做不好,也不多加指责。让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答案。识谱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较多。其次,树立信心。要想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就要树立信心。不同的学生原有的基础不同。我采用“不平等”竞争法(获胜机会均等的方法)。在比赛和游戏中对不同水平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均有获胜机会。水平低的孩子在简单的问题解决后,再解决下一问题就象上楼梯一样逐渐达到目的。培养信心的同时激发了攻克下一困难的兴趣。
三、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师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
四、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语言艺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师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解除学生疑难、其弟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手段,良好的教师语言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在教学中,也曾经发现这样的现象,或因语调、音色难听,或因教师语言平淡枯燥,或因教师语言不精炼,不能表情达意,致使学生感到反感,甚至昏昏欲睡或焦躁厌烦,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扫而光。而那些具备语言艺术的教师讲课,学生的情绪就高涨,学生兴趣就浓。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之大。作为教师,一定要学好语言,要把不仅普通话学好,做到发音准确,正音清晰,,而且力求做到字正腔圆、重音恰当、节奏适宜、语言适度、生动形象、诙谐活泼,精炼准确、言尽其意、科学严谨、逻辑性强。教师优美的语言不仅能够形象生动地传递教学信息,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愉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浓郁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总之,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参考文献:
[1]张洪榕.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J],才智,2010,(23)
[2]王小平.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J],新课程(下),2011,(17)
[3]周红荷.中学音乐课堂竖笛教学技巧探析[J],大众文艺,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