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作者】 潘柯颖
【机构】 (重庆市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
【正文】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要足够注重这方面,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不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应付考试种来,还要包括对学生的语言文化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本文简单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策略;德育渗透;必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还要加强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语言和信息的载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收到相关信息。如今,信息的多样性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哲学,仔细设计启发性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增加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渗透德育,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多变的道德问题的能力。内涵的解释要科学,外延要恰当。在美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
一、从课本出发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拥有美好的品质,这任务学生和老师来讲都非常艰巨。从课本出发能够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课堂,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习惯。比如课文中,李梅和韩雷雷是好朋友,两个人经常一起互帮互助,老师就可以以课文为蓝本,教导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要互帮互助,从而让整个集体更加有爱。再比如学习family tree的时候,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家庭情况,更加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父母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加热爱家庭,更加孝顺父母。
二、注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就当前我国初中教育现状来看,遵循新课标的教育改革理念,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四有公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有助于提升全民族道德素养。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初中英语教师应明确当前时期的教育任务,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成长为一个知识和素质并存的人,获得长远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特性,正处在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成熟阶段,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所以说,为了能够在这个阶段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初中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要求,以英语教材中知识点为基础,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对教材内容更加深入挖掘和分析,寻找其中更有内涵的知识,引导学生受其熏陶和引导,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丰富内涵,完善知识结构。
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榜样
老师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事实上,一个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性格以及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会模仿老师,并且把老师当成自己学习的对象。在当今社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重视榜样的作用,一方面,老师应当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拥有良好的师德,在个人品质方面起带头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树立一些模范典型,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应当表扬,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善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寓品德教育于各种任务型活动之中新教材英语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织各种游戏、比赛,渗透德育。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各种游戏和比赛。这时如能适时进行品德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猜谜、开火车、找朋友、击鼓传花等。在活动时强调学生活而不乱,动静有序,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注意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需要集体配合和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
五、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和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结合任务,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品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光.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J].基础研究,2012(9)
[2]张丽.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初探[J].初中英语教学,2011(3)
关键词:策略;德育渗透;必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还要加强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语言和信息的载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收到相关信息。如今,信息的多样性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哲学,仔细设计启发性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增加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渗透德育,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多变的道德问题的能力。内涵的解释要科学,外延要恰当。在美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
一、从课本出发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拥有美好的品质,这任务学生和老师来讲都非常艰巨。从课本出发能够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课堂,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习惯。比如课文中,李梅和韩雷雷是好朋友,两个人经常一起互帮互助,老师就可以以课文为蓝本,教导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要互帮互助,从而让整个集体更加有爱。再比如学习family tree的时候,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家庭情况,更加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父母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加热爱家庭,更加孝顺父母。
二、注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就当前我国初中教育现状来看,遵循新课标的教育改革理念,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四有公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有助于提升全民族道德素养。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初中英语教师应明确当前时期的教育任务,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成长为一个知识和素质并存的人,获得长远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特性,正处在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成熟阶段,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所以说,为了能够在这个阶段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初中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要求,以英语教材中知识点为基础,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对教材内容更加深入挖掘和分析,寻找其中更有内涵的知识,引导学生受其熏陶和引导,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丰富内涵,完善知识结构。
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榜样
老师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事实上,一个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性格以及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会模仿老师,并且把老师当成自己学习的对象。在当今社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重视榜样的作用,一方面,老师应当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拥有良好的师德,在个人品质方面起带头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树立一些模范典型,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应当表扬,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善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寓品德教育于各种任务型活动之中新教材英语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织各种游戏、比赛,渗透德育。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各种游戏和比赛。这时如能适时进行品德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猜谜、开火车、找朋友、击鼓传花等。在活动时强调学生活而不乱,动静有序,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注意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需要集体配合和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
五、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和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结合任务,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品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光.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J].基础研究,2012(9)
[2]张丽.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初探[J].初中英语教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