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爱国主义文化教育的培养

【作者】 李凌云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汶罗小学)


【正文】摘 要:美术不仅是视觉美的艺术,还是激发积极的情感和崇高的情怀的艺术。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美术教育的爱国主义文化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在欣赏国画作品时了解作品背后的爱国故事,在学习技法时感受中国传统美术精粹,在探索实践时践行爱国主义文化。教师应将爱国主义文化教育贯穿在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教学;爱国主义文化教育
  美术教育,不仅是绘画、雕塑技法的训练,还是学生爱国主义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自然,小学美术教师应提高觉悟,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美术教育历来以美术作品的欣赏、表现和创造为中心,美术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文化教育也应在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和爱国故事,探究国画艺术的技法精髓,创造爱国主义美术作品,来将爱国主义文化教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一、欣赏经典美术作品
  欣赏是学生形成审美标准的基础,也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的保障。[1]教师选择国内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历代美术瑰宝,从而对中国丰富广博的艺术遗产形成一定认识,为之后的学习和提高打好基础。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作品直观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品味画作,自由发言,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感受、思考、领会,加强与爱国主义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
  例如:教师为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美术作品,选择视觉感受较为丰富的绘画、雕塑、建筑作为代表,让学生在感受中领会中国传统美术瑰宝的意蕴。在介绍绘画、雕塑的时候,教师展示一幅幅作品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介绍建筑的时候,教师采用3D实景地图的形式,让学生徜徉在直观立体的建筑群之中,领会中国建筑艺术的多姿多彩。
  二、深挖爱国作家作品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思想和感受的直观反映,也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文化气质的体现。教师在介绍国内美术作品时,不仅应该带领学生了解其中涉及的美术技法,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作品作者相关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知,避免学生孤立地看待作品。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个或一组作品,利用互联网、书籍、报刊等渠道,探究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是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通过高超的绘画技巧展示了五壮士的英雄形象,其历史背景和爱国故事也激励着一代代教师和学生。课前,教师让学生课下探究背景故事,形成基本了解。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绘画作品的直观形象,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背景资料做出发言。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绘画相关技法知识。如此,既带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能为学生带来爱国主义文化熏陶。
  三、在技法训练中介绍国画艺术
  国画包含着我国悠久的美术传统,是中国美的体现。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课上学习国画,课下探究国画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感受中国美术对世界艺术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培养其民族自豪感。教师在讲解技法时,应该将国画与油画等国外美术艺术作对比,挖掘出中国美术艺术的特点,并将其延伸到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中,拓展美术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讲解国画特点时,教师为学生明确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写意内核,让学生领略一幅幅作品的精彩和魅力,感受中国画的诗意和境界。教师选择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增进对国画艺术的情感和了解。在训练技法时,教师将生活化的题材引进国画教学当中,让学生描绘熊猫、骏马等亲近可爱的动物,或是校园、家中等熟悉的场景,让学生从临摹经典的思路中跳脱出来,深入理解创作思路和原理,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创造。
  四、在设计应用中渗透爱国主义文化
  美术教学,不应该停留在欣赏、描摹,而应该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引导其在实践中提升美术素养。在设计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题材、形式、技法等多个角度入手,让学生绘制爱国主义题材,活用国内外艺术形式,创新传统技法,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注意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祖国发展蒸蒸日上的美,从而潜移默化中建立和增强学生的爱国心和自信心。
  例如:教师以服装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建国以来服装变迁,领略不同时代的不同发展成就和社会面貌,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设计出体现自身个性、符合时代精神的服装作品。教师鼓励学生从身边收集材料,从新闻、时事、身边生活中获取灵感,并且积极讨论,完善方案。教师提醒学生进行废物利用,将矿泉水瓶、过期杂志、废旧报纸等材料利用起来,装点自己的服装作品。
  五、在课后探究中践行爱国主义文化
  课后探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渗透在美术教学当中。课后探究囊括了欣赏、表现和创造的全过程,并加深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学习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美术作品,不断创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之后再不断学习、欣赏经典作品或教师、同学的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拓创新,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并灵活运用多种美术形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提升美术水平。
  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电脑美术知识,鼓励学生使用电脑描绘身边生活、祖国河山、历史故事。像是冬奥会,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电脑、数位板等设备,描绘自己对此次冰雪盛事的感受。教师组织学生为自己的作品撰写说明文字,并编成电子画册,上传到网络,供各方人物点评交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文化教育是美术教育的主题之一,教师应该将爱国主义的线索贯穿在小学美术教学始终,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师为学生介绍经典美术作品、爱国作者故事和传统国画作品,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训练技法,在实践中增强对中国美术特点、成就和社会变化的认识,培养爱国观念和建设国家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刘高科.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新一代:理论版,2018(13):228-228.
  [2]王佳.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小学教学研究,2020(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