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前教育中语言的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周 倩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论文从依据幼儿性格特点,教师的良好态度和多变的方式,引导幼儿“能够讲述”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将儿童文学作品运用到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几方面进行论述在学前教育中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维能力;语言氛围;策略
语言是与人交流信息的独特手段,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与个人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在个人的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是人们最重要的交流手段,还是思考和传递信息的手段,也是人们保存自己的成就的手段。为了使孩子对语言学习足够感兴趣,教师应该为幼儿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从生活的每一刻开始,在与孩子交流时使用生动有趣的词语。教师应使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进行谈话,以使孩子在交流中可以体会语言的美妙。
一、鼓励质疑,发展思维能力
汉语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幼儿提问和质疑类语言能力的不足,对其思维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语言教育的角度分析,当前课堂上普遍是教师发问较多、幼儿发问较少(甚至从不发问)。听课实践中笔者还发现,有时幼儿很想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但是由于教师过分关注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了消极反馈,打击了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积极性。这种语言教育活动无疑是失败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手段,当幼儿学会了质疑,则意味着其语言能力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教师不仅不能否定幼儿的质疑,还应当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就质疑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向发展。
二、语言教学与艺术的结合,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对于幼儿的语言学前教育,应体现其艺术性,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艺术地实施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语言既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它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教师本人应用最好的语言、最恰当的语言、能够开启幼儿智慧的语言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还应体现教师的诙谐幽默、灵活多变的方法,要让幼儿在接受教育中感受到美、表现美的情绪和能力,这样的艺术方式,幼儿才容易接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教育中,要求“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并明确了“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性格各异的孩子,胆大淘气的,胆小内向的……鼓勵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的宽容语言对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宽容等待会让幼儿积极的开展思维想象空间。
三、创设情境,营造语言氛围
幼儿年纪小,认知经验十分有限,如果教师采用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不仅无法达成预期教育目标,甚至会弄巧成拙。因此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与其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中班语言活动组织过程中,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幼儿很快就被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津津有味观看起来。播放至瓶内水太少、乌鸦喝不到水这一节时,我按下了暂停键,适时提问到:“请小朋友们认真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乌鸦,会想什么办法喝到水呢?”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纷纷表达了意见与看法。有人指出:“可以打碎瓶子,水就流出来了。”还有人指出:“换一个瓶子,或者去小溪边喝水呀。”幼儿的表达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语言训练的目标也顺利达成。
四、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
(一)与幼儿建立平等关系。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正在引导孩子说话的过程,以便孩子在讲话时体验语言的美。尽管幼儿很小,但他们对外部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教师需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关系,以便孩子愿意与教师互动,从而激发孩子说话的意愿。例如,当教师与孩子互动时,教师应该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审视和分析问题,并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同时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语言学习习惯,教师和学生要建立情感联系的方式。孩子们想与教师交流和分享更多东西,谈论他们的观点,这很令人共鸣,这也有利于教师以健康的方式带领孩子。
(二)研究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则。
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很少,如果孩子想很好地学习语言,教师需要了解孩子的语言学习规则,并有计划地发展和教书以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从孩子们感兴趣或熟悉的方面入手。例如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以便孩子们可以在美丽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感知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变化。他们完善了对这些美丽事物的认识,并可以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它们。
(三)培养孩子的语言使用基本技能。
由于儿童的语言学习方法通常是基于模仿后的“听”和“说”。因此,如果教师仅允许儿童背诵几首诗,就很难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记忆力和想象力。例如,使用一些对孩子来说有趣的简单歌曲或图片,以便孩子可以通过听和看以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从而教给孩子使用语言,提高孩子们基本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更新观念和家长共同携手,打造家园共育教育模式
教育不单单是校方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幼儿在学校表现得很好,但是一回到家里就不爱说话,也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得很多家长很苦恼。在家访中,也有听很多家长反应,孩子不听话、总是爱插嘴、有时候遇到他们不如意的事情,还表现出不情愿的样子,嘴里一直小声嘀咕和埋怨等。殊不知,这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有话语权,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尊重,就会使得幼儿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思想,跟家长一起携手打造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打造家园共育的平台和师幼平等的关系,维护幼儿的话语权,让幼儿在每个环节上都能发挥语言的主体性。
总之,语言教育与幼儿思维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教育为幼儿思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幼儿园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启蒙时期,更是实施语言教育的黄金时期。学前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当尝试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发展语言教育,全面增强学前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苏达.多渠道促进幼儿语言教育发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1).
[2]张玲.多渠道发展语言教育,全面促进学前教育[J].文摘版(教育),2012,(2).
关键词:思维能力;语言氛围;策略
语言是与人交流信息的独特手段,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与个人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在个人的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是人们最重要的交流手段,还是思考和传递信息的手段,也是人们保存自己的成就的手段。为了使孩子对语言学习足够感兴趣,教师应该为幼儿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从生活的每一刻开始,在与孩子交流时使用生动有趣的词语。教师应使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进行谈话,以使孩子在交流中可以体会语言的美妙。
一、鼓励质疑,发展思维能力
汉语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幼儿提问和质疑类语言能力的不足,对其思维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语言教育的角度分析,当前课堂上普遍是教师发问较多、幼儿发问较少(甚至从不发问)。听课实践中笔者还发现,有时幼儿很想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但是由于教师过分关注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了消极反馈,打击了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积极性。这种语言教育活动无疑是失败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手段,当幼儿学会了质疑,则意味着其语言能力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教师不仅不能否定幼儿的质疑,还应当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就质疑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向发展。
二、语言教学与艺术的结合,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对于幼儿的语言学前教育,应体现其艺术性,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艺术地实施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语言既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它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教师本人应用最好的语言、最恰当的语言、能够开启幼儿智慧的语言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还应体现教师的诙谐幽默、灵活多变的方法,要让幼儿在接受教育中感受到美、表现美的情绪和能力,这样的艺术方式,幼儿才容易接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教育中,要求“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并明确了“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性格各异的孩子,胆大淘气的,胆小内向的……鼓勵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的宽容语言对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宽容等待会让幼儿积极的开展思维想象空间。
三、创设情境,营造语言氛围
幼儿年纪小,认知经验十分有限,如果教师采用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不仅无法达成预期教育目标,甚至会弄巧成拙。因此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与其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中班语言活动组织过程中,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幼儿很快就被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津津有味观看起来。播放至瓶内水太少、乌鸦喝不到水这一节时,我按下了暂停键,适时提问到:“请小朋友们认真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乌鸦,会想什么办法喝到水呢?”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纷纷表达了意见与看法。有人指出:“可以打碎瓶子,水就流出来了。”还有人指出:“换一个瓶子,或者去小溪边喝水呀。”幼儿的表达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语言训练的目标也顺利达成。
四、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
(一)与幼儿建立平等关系。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正在引导孩子说话的过程,以便孩子在讲话时体验语言的美。尽管幼儿很小,但他们对外部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教师需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关系,以便孩子愿意与教师互动,从而激发孩子说话的意愿。例如,当教师与孩子互动时,教师应该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审视和分析问题,并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同时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语言学习习惯,教师和学生要建立情感联系的方式。孩子们想与教师交流和分享更多东西,谈论他们的观点,这很令人共鸣,这也有利于教师以健康的方式带领孩子。
(二)研究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则。
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很少,如果孩子想很好地学习语言,教师需要了解孩子的语言学习规则,并有计划地发展和教书以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从孩子们感兴趣或熟悉的方面入手。例如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以便孩子们可以在美丽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感知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变化。他们完善了对这些美丽事物的认识,并可以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它们。
(三)培养孩子的语言使用基本技能。
由于儿童的语言学习方法通常是基于模仿后的“听”和“说”。因此,如果教师仅允许儿童背诵几首诗,就很难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记忆力和想象力。例如,使用一些对孩子来说有趣的简单歌曲或图片,以便孩子可以通过听和看以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从而教给孩子使用语言,提高孩子们基本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更新观念和家长共同携手,打造家园共育教育模式
教育不单单是校方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幼儿在学校表现得很好,但是一回到家里就不爱说话,也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得很多家长很苦恼。在家访中,也有听很多家长反应,孩子不听话、总是爱插嘴、有时候遇到他们不如意的事情,还表现出不情愿的样子,嘴里一直小声嘀咕和埋怨等。殊不知,这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有话语权,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尊重,就会使得幼儿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思想,跟家长一起携手打造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打造家园共育的平台和师幼平等的关系,维护幼儿的话语权,让幼儿在每个环节上都能发挥语言的主体性。
总之,语言教育与幼儿思维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教育为幼儿思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幼儿园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启蒙时期,更是实施语言教育的黄金时期。学前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当尝试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发展语言教育,全面增强学前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苏达.多渠道促进幼儿语言教育发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1).
[2]张玲.多渠道发展语言教育,全面促进学前教育[J].文摘版(教育),2012,(2).